黑龙江分社健康医疗
首页健康医疗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急诊溶栓+桥接取栓术助力患者重获新生
2025年05月17日 08:23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17日电(冯冬菲)近日,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通过多学科协作,成功为一名突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实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术,开通患者大脑“生命通道”,使其重获新生。手术的成功再次印证了“时间就是大脑”的黄金救治原则,为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提供最佳医疗服务。

  申女士今年68岁,一个月前她在家中做家务时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上肢无法抬举、下肢无法站立,且伴有恶心、呕吐及头晕等症状,随后家属立即将其送至哈尔滨市第二医院急诊科。急诊科医生段怀瀛接诊后迅速启动卒中绿色通道,为其完成头部CT检查,并紧急联系神经内科脑卒中病房靳春凤医生前来会诊。靳春凤医生到场后检查发现患者嗜睡、言语含糊、交流受限,双眼向右侧共同偏视,左侧肢体肌力2级,左下肢病理征阳性。结合头部CT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因患者发病时间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神经内科脑卒中病房团队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紧急为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同时交代家属可能需要下一步桥接取栓治疗。

  溶栓治疗期间,神经内科脑卒中病房葛玉霞医生同步为患者行头颈CT血管成像(CTA)及脑灌注成像(CTP)。结果显示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且缺血半暗带范围较大。考虑到患者是大血管闭塞,溶栓后患者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仍存在嗜睡、言语不清、左侧肢体瘫痪(肌力2级)等症状。为进一步明确责任血管,脑卒中介入团队冯宝峰副主任医师为患者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在哈医大二院李瑞岩教授团队的带领下成功为患者抽吸血栓,实现了血管再通。术后复查造影显示,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恢复,脑灌注显著改善。

  术后24小时,患者意识清醒,言语功能恢复,左侧肢体肌力提升至4级,预后良好。神经内科脑卒中病房副主任于海艳表示,该病例通过评估,符合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指征,积极治疗开通血管,为患者功能恢复奠定基础。于海艳副主任提醒市民,春季为脑卒中高发期,如若出现突发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障碍、口角歪斜、头晕、行走不稳等症状,务必立即就医,把握最佳救治时机。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通过多学科协作与卒中绿色通道的高效运作,再次展现了在急性脑卒中救治领域的专业实力。今后,哈尔滨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团队将继续竭尽全力,不断创新医疗技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快速、准确的治疗途径。医院卒中急诊绿色通道24小时开通,为患者提供全疗程规范诊治,为龙江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科普知识小课堂

  什么是桥接取栓?

  桥接取栓是一种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医疗技术,主要用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严重卒中。桥接取栓结合了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两种方法。首先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血栓,若效果不佳,再使用机械取栓设备直接取出血栓,恢复血流。适用下列情况:

  大血管闭塞:如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闭塞。

  时间窗口:通常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部分患者可延长至24小时。

  严重症状:如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

  操作步骤如下:

  1.静脉溶栓:首先注射溶栓药物。

  2.血管造影:评估血栓位置和血流情况。

  3.机械取栓:通过导管将取栓设备送至血栓处,取出或粉碎血栓。

  通过桥接取栓,可以快速恢复血流,减少脑组织损伤;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预后,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当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与并发症,比如出血:包括脑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血管损伤:导管操作可能损伤血管;再闭塞,血栓可能再次形成等。桥接取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手段,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操作规范。(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