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百年口岸绥芬河,异域风情的街道上,总能看到一位步伐略显迟缓却眼神坚毅的老者。他穿梭于校园社区、奔走在街头巷尾,以笔为戈、以镜头为剑,默默耕耘在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宣传阵地上。这位有着30多年党龄,已经62岁的老党员,正是绥芬河市关工委的专职“编外”宣传员——徐景财。他用半生坚守,在关工事业中续写忠诚篇章,以银发初心诠释使命担当。
自投身关工委宣传工作以来,徐景财秉持“用文字和镜头展现关工工作美好”的信念,在无薪资报酬的岗位上坚守了十余年。为了将绥芬河关工工作中的感人故事传递出去,他从零开始学习电脑打字、视频拍摄剪辑。每天天不亮就出门,辗转于学校、社区与机关之间,采访、写稿、投稿,忙碌不停。为了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他常常撰稿至凌晨;为了拍摄出优质的视频,他甚至自掏腰包购置设备。十余年间,他累计发稿1000余篇,以平民视角挖掘出一个个动人故事,让绥芬河的关工事迹走出小城,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

今年五一假期刚过,徐景财便接到儿子从天津打来的电话,希望他能过去帮忙照料孩子。考虑到儿子儿媳的工作电脑仅有两台笔记本,为了不耽误绥芬河市的关工宣传工作,这位老关工人没有丝毫犹豫。他熟练地将家中略显陈旧的台式电脑仔细打包,厚重的机箱在肩头沉甸甸的,却压不住他奔赴新“战场”的坚定步伐。这一幕,被老伴和儿子戏称为“扛着电脑看娃的关工人”。这句玩笑话的背后,承载着家人多年来对他的理解与支持。
在异乡的日子里,徐景财白天看娃,夜晚工作。他在家庭与关工宣传的“舞台”上,无缝切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热爱,将两者稳稳地扛在肩头,走出了一条令人敬佩的人生之路。

徐景财的无私奉献与敬业精神收获了广泛赞誉,全省道德模范、全省“龙江好人”、省优秀社区志愿者、牡丹江市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纷至沓来。然而,这些光环并未让他有丝毫懈怠。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在绥芬河关工战线上,以持之以恒的坚守、不求回报的付出,诠释着“五老”的无私与担当,如同一面鲜艳的旗帜,迎风高高飘扬,永不褪色。(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