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财经企业
首页财经企业
黑龙江省五一奖章获得者季春燕:让工业记忆在代码中永生
2025年05月06日 14:14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6日电(李嘉诚 记者 刘璐)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浪潮中,一位女性技术专家用三十年的坚守与创新,谱写了一曲“务实筑基强根本,数字驱动促转型,创新攻坚谋发展”的动人乐章,她就是大唐黑龙江发电有限公司哈尔滨第一热电厂设备部网络安全及数字化主管、2025年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季春燕。这位从发电厂走出来的数字工匠,正以比特为砖、数据为梁,在传统电力工业与数字文明的碰撞中,构筑着属于中国电力人的未来之城。

  精研匠艺做工业传承“解码者”

  1995年,19岁的季春燕踏入佳木斯第二发电厂检修车间。在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中,她师从老一辈电力工匠,潜心钻研"阀门研磨"等传统技艺。老师傅李林递给她一把自制的研磨棒:“丫头,这可是指挥棒,每个阀门的开合就是机组的脉搏”。八年如一日的一线锤炼中,她总结出"阀门研磨三重奏":以压力为节拍,研磨膏为变奏,蓝丹试密谱写终章。将老师傅的"手感"转化为可量化的操作标准。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她的技艺,更培养了她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日后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破译图码当经验技艺“翻译官”

  90年代末,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转型阵痛。她在描图室用鸭嘴笔临摹300MW机组图纸,“描的是线,修的是心,每一道弧线都承载着全厂1348名职工的期待”。在参与双鸭山200MW机组、哈尔滨300MW机组等重大项目的过程中,她敏锐地意识到,必须把师傅们的经验转化为数字资产。她开始系统整理检修日志,将“手感紧度、听音辨障”等经验术语进行标准化描述,建立首个电力检修知识图谱,完成工业记忆的数字化转译。

  重构基因做数字转型“架构师”

  她提出了“给机组装上数字心脏”的构想,面对“三维建模是绣花枕头”的质疑,她带领团队采集发电企业六大辅机的建模数据,绘制出首个发电厂磨煤机零部件拆装三维仿真检修模型。由她主持开发的锅炉四管检测管理系统,通过监测锅炉管壁参数,成功预测爆管事故,被大唐集团公司推广到8家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35万元。企业绩效管理平台则实现了绩效考核的数字化管理,得到中电投大连发电企业有限公司认可,收益38万元。

  敢为人先做技术攻坚“破壁人”

  在智能门锁研发过程中,遭遇了“电池低温休克”的行业难题,她创新性地提出“用传统机械锁的物理可靠性嫁接POE供电的网络稳定性”在极寒天气下连续奋战60天,最终研发的智能门锁系统在-40℃环境中稳定运行超过2000小时,刷脸识别准确率达99.97%,为电厂筑起一道“数字护城河”。针对跨部门协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季春燕开发了新一代协同办公系统。通过优化算法,将50人同时在线编辑的响应时间从0.5秒提升至0.1秒。2025年,她又将DeepSeek助手嵌入系统,实现智能公文写作,效率提升3倍,彻底改变“数据孤岛”现象。

  智启未来做数智能源“探路者”

  站在“十五五”新起点,她正攻关智慧电厂无人巡检项目。通过“单兵机器人”的边缘计算动态平衡上万个分布式巡检节点,取代员工手持点检仪进行现场巡视。可以预见,单兵机器人舰队和5G通信技术融合,正向着纳米级感知和绝对数据安全迈进。

  “数字化转型与科技创新,是铭刻在我职业生涯中的使命,让我在奋斗中实现价值、收获成长,这已成为我生命的底色。”她全情投入事业,时时创新,事事求精,处处突破,勇做"数字大唐"的践行者,用代码与算法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诠释着一名能源数字工匠的时代担当。(完)

【编辑:郭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