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4月27日电(王石磊)2025年4月25日是第39个“全国预防接种日”,今年的主题“打疫苗、防疾病、保健康”再次凸显了疫苗接种在公共卫生中的核心地位。作为守护新生儿健康的第一道防线,疫苗的规范接种至关重要。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主任赵华贤介绍,医院作为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针对新生儿疫苗接种制定了科学严谨的流程,尤其在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接种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出生即接种”:筑牢免疫屏障
“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是新生儿出生尽早接种的两种疫苗。”赵华贤强调,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卡介苗则针对结核病,尤其是预防结核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健康足月新生儿,医院遵循“出生后即刻接种原则,确保疫苗尽早发挥作用。乙肝疫苗: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出生后24小时尽早接种可阻断母婴传播风险。若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需在出生后12小时内联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形成“疫苗+抗体”双重保护。卡介苗:新生儿出生3天内尽早接种,新生儿因早产、低体重等特殊情况需延迟,也应在体重达2500克且健康状况稳定后补种。
特殊群体:精准评估,安全补种
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贺彦丽介绍,新生儿科平日接诊的新生儿中不乏极低体重儿、重度窒息或感染患儿。对此,儿科医护团队采取“个体化评估”策略。例如,体重不足1500克的早产儿需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接种;若新生儿存在高胆红素血症或感染,需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补种。贺彦丽表示:“我们会通过电话随访,动态监测患儿健康状况,确保补种时机的安全性。”针对部分家长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新生儿科主治医师邱轶敏指出:“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其保护作用远大于潜在风险。例如,乙肝疫苗的异常反应发生率仅为百万分之一。”她呼吁家长按时完成接种,并重视接种记录的保存,以便入托、入学时查验。若因疾病错过接种时间,需在恢复健康后尽快补种,无需重新开始免疫程序。
从“出生第一针”到终身免疫屏障,疫苗接种是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终身保护。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通过规范流程、精准评估和人性化服务,为新生儿撑起“免疫保护伞”。在这个预防接种日,让我们以科学为盾,共筑健康未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