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4月18日电(刘璐)消化道肿瘤是发生在消化系统(包括食道、胃、肝、胆、胰腺、小肠、结直肠等)的恶性肿瘤,常见的有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和胰腺癌等。早期防治和科学筛查是关键:
一、高危人群需警惕:
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长期高盐饮食、有胃癌家族史者。
结直肠癌:40岁以上、有肠息肉或炎症性肠病、家族遗传史(如林奇综合征)、肥胖及长期红肉饮食者。
食管癌:长期吸烟饮酒、喜烫食/腌制食品、巴雷特食管患者。
肝癌:乙肝/丙肝感染者、肝硬化、长期酗酒、黄曲霉毒素暴露(发霉食物)。
胰腺癌:吸烟、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家族遗传史。
二、早期症状不可忽视:
共性症状:不明原因消瘦、持续乏力、食欲下降、贫血。
特异性症状:
食管癌: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
胃癌:上腹隐痛、黑便、呕血。
结直肠癌:便血、大便变细、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
肝癌:右上腹痛、黄疸、腹胀(腹水)。
胰腺癌:上腹钝痛、腰背痛、皮肤巩膜黄染。
注意:早期可能无症状,定期筛查尤为重要!
三、预防措施:
1.饮食调整:
多吃膳食纤维(全谷物、蔬菜水果),减少红肉/加工肉制品。
限盐(每日<5g),避免腌制、熏烤、霉变食物。
戒烟限酒,避免过烫饮食(>65℃)。
2.感染控制:
根治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
接种乙肝疫苗,规范治疗乙肝/丙肝。
3.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体重(BMI 18.5-24)。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
4.药物预防(需医生指导):
阿司匹林可能降低结直肠癌风险,但需权衡出血风险。
四、筛查建议:
1.胃癌:
高危人群:40岁起胃镜筛查(每1-2年)。
幽门螺杆菌检测(呼气试验)。
2.结直肠癌:
一般人群:50岁起进行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每5-10年)或粪便潜血试验(每年)。
高危人群:提前至40岁,缩短筛查间隔。
3.肝癌:
乙肝携带者/肝硬化患者:每6个月进行肝功+乙肝DNA定量+腹部超声+甲胎蛋白(AFP)检测。
4.食管癌:
高危人群:内镜检查(每3-5年)。
5.胰腺癌:
目前无普筛手段,高危人群可考虑CT/MRI(需医生评估)。
五、治疗原则
早期:手术切除是根治主要手段(如内镜下黏膜切除、腹腔镜手术)。
中晚期:综合治疗(手术+放化疗+靶向/免疫治疗)。
精准医疗:基因检测指导靶向治疗(如HER2阳性胃癌用曲妥珠单抗)。
六、心理与康复支持:
确诊后需心理疏导,避免焦虑抑郁。确诊后不必恐慌,早期消化道肿瘤(如Ⅰ期)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内镜下即可切除。
拒绝“偏方”。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现代医学手段是循证首选,切勿延误治疗时机。
术后营养支持(如胃癌患者少食多餐,补充维生素B12)。
定期随访(前2年每3-6个月复查)。治疗后需定期复查,保持营养均衡,适度运动,调节心态。
关键提示:
消化道肿瘤的预后与发现早晚密切相关。例如,早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超90%,而晚期不足20%。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筛查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我国多地已将胃肠镜筛查纳入公共卫生项目(如城市癌症早诊早治、农村上消化道癌筛查),部分人群可免费或优惠参与。哈医大四院松北院区已开设消化道早癌筛查门诊。如有风险因素或症状,请及时就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