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4月16日电(程诚)近日,大庆市中医医院周围血管科主任郎彦波收到了一段小视频。视频中,一名老人领着五六岁的小孙子在广场上欢快地踢球,老人步伐轻快、跑跳自如。谁能想到,仅仅一年多前,他还在截肢的边缘苦苦挣扎。
老人名叫张忠志。起初,他因急性动脉栓在齐齐哈尔市接受取栓治疗。术后十余天,左下肢小腿外侧及后侧大面积皮肤发生干黑坏死。“左腿比右腿粗两圈,疼得像有人拿刀在腿上剜肉。”回忆那段痛苦的经历,张忠志仍心有余悸:“我跑了哈尔滨、北京的好多大医院,得到的建议都是‘膝盖以上截肢’。”
在绝望边缘,张忠志经人推荐来到大庆市中医医院周围血管科。初入院时,他的感染极为严重,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黑痂下面有大量脓性渗出,还伴有贫血、血压低、离子紊乱等症状,生命体征极不稳定,随时可能休克。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拼尽全力一试!”面对这复杂棘手的病情,郎彦波带领的医护团队没有丝毫退缩。
清创,是这场艰难治疗中的关键环节。张忠志整个小腿肚子几乎烂没,大半小腿骨都暴露在外,医护人员采用中医独特的“蚕食清创法”为其清理腐肉。“‘蚕食清创法’就是先清理大面积坏死组织,等下面的好肉把腐肉顶下来一点,再清理一点,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清除坏死组织。”郎彦波解释说:“这种方法虽然耗时费力,但能最大程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的破坏,为保腿创造可能。”
就在腿部状况逐渐好转时,张忠志突发心衰。检查发现,他的心脏因房颤和风湿性心脏病已经不堪重负。一边是严重的腿部创伤,一边是脆弱的心脏,如何做到两全?郎彦波迅速召集相关科室会诊,最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独特治疗方案,中医通过辨证施治,为张忠志口服中药,进行局部外用和中药贴敷,从整体上调理身体机能;西医则负责抗感染、稳定血压、纠正离子紊乱,为身体的恢复筑牢防线。
从清创到植皮,从抗感染治疗到微循环重建,从多脏器功能支持到心脏复律维护……经过200多天漫长艰苦的努力,郎彦波医护团队在保肢与保命的双重战场上反复拉锯,张忠志的病情终于稳定。如今,他能正常生活,能拎二三十斤的西瓜上楼,还能和小孙子一起尽情玩耍。
这不仅是张忠志的个人奇迹,更是郎彦波团队“永不言弃”精神的生动写照。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中医重点专科、黑龙江省体量第二大的周围血管科室,他们坚持以“创面修复”为依托、秉持“中医为主导、中西医并重”的发展模式,帮助越来越多的周围血管疾病患者摆脱截肢致残的困境。科室先后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授予“糖尿病足诊疗与创面修复临床培训基地”,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除了黑龙江省内以外,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的患者也慕名而来。

为最大程度降低足部破溃的复发几率,医生们主动帮患者修剪脚趾甲;缴费不及时,医生会帮忙垫钱;家属送饭迟了,招呼一声就有护士帮忙订餐;有患者行动不便来不了医院,郎彦波上门清创且分文不取……医者仁心的微光,在这些细碎的日常里发酵成医患间最醇厚的信赖。走廊墙面上层层叠叠的锦旗,是患者们对郎彦波团队医术和医德的最高赞誉。
采访临近尾声,记者问起郎彦波的愿望。他摩挲着诊室里厚厚的研究资料,目光投向窗外熙攘的人群:“我想发挥中西医优势互补作用,培养更多优秀的医护人员,让大庆中医医院周围血管科被更多人知道。每一个被患者记住的医护名字,都可能是生命赛道上的关键路标,希望能让血管病患者少走弯路,多保住一条腿、多守护一个家。”
话音落时,他的手机弹出患者康复出院的报喜消息,阳光洒在他花白的头发上,手机屏幕的“痊愈”二字,便是对这份医者愿景最生动的诠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