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4月3日电(田晓慧)在绥芬河市新兴社区,提起李秀义的名字,居民们无不称赞。从2006年竞聘成为社区工作者至今,这位坚守社区一线19年的党委书记,用专业与热忱书写了基层工作者的不凡篇章,除了“龙江好人”“牡丹江市劳动模范”“首届龙江最美社会工作者”等称号,更是群众心中的“贴心人”。
专业深耕,推动本土化社会工作的开拓者。作为绥芬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李秀义始终致力于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2016年考取全国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后,他发起成立全市首个“社工之家”,主持实施了特困老年人服务、乡镇社工站建设、特殊困难人群社会服务等多个项目,确定服务对象542人,入户探访234户412人。他创新开展“三社联动”模式,组织“爱在社工坊”“点亮微心愿”等特色活动,将个案帮扶、心理疏导与社区服务相结合,为居民解难事、办实事。
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的“领头雁”。担任新兴社区党委书记期间,李秀义以党建为抓手,探索“五联五促”工作法,整合资源联用、党员联管、教育联抓、服务联做、活动联办,打造“爱心红帆”党建品牌。他推动社区服务阵地升级,将不足200平方米的办公点扩展为1500平方米的多元化综合服务中心,设置“5+X”功能区块,涵盖党性教育、文体活动、社会组织孵化等10余个服务模块。通过组建太极柔力球队、合唱团等10支文体队伍,创设“旗镇讲坛·传颂边城”志愿服务品牌,让社区成为居民文化生活的“幸福港湾”。
心系百姓,群众眼中的“好书记”。“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李秀义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面对肢体残疾居民王大爷的学费难题,他多方协调爱心企业,为其女儿提供每月2000元生活费直至大学毕业;独居老人孙阿姨生活拮据,他自掏腰包提供应急资助,并定期上门慰问。19年来,促成共建单位与贫困家庭结对帮扶100余对,受益300余人。在弃管楼治理中,他推动成立业委会、协调物业资源,解决环境卫生、停车位改造等民生问题26项,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荣誉背后,平凡岗位的赤诚坚守。从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到省级文明社区,从“龙江好人”到“最美社会工作者”,李秀义的个人荣誉与社区发展同频共振。面对赞誉,他谦逊表示:“荣誉属于集体,更需化为动力。”如今,他仍奔波在社区一线,用个案建档、入户探访的专业态度,用“党建+服务”的创新实践,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初心。
十九年扎根基层,李秀义以社工的专业温度与党员的奉献情怀,在社区这片沃土上播种希望、耕耘幸福。他的故事,是万千基层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缩影,更是新时代“劳动美”的生动诠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