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3月27日电(刘畅 孟磊)春回大地,农事渐忙,黑土地上奏响了春日农事长歌,春耕备耕工作正有序展开。桦南县广袤的土地上,热潮涌动,村民们抢抓农时,筛土、整地、包衣、催芽,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一幅幅春耕盛景在桦南大地全面铺展。
在黑龙江省桦南县梨树乡——全省十万亩水稻核心示范区,育秧大棚内温暖湿润,与棚外的料峭春寒截然不同。筛土机隆隆作响,肥沃的黑土被均匀筛出,堆成小山。村民李大叔一边操作机器,一边仔细检查土壤质量,每一个动作都娴熟且包含专注。“这些土要用来育秧苗,必须精细处理,确保秧苗长势好。”他说道。不远处,工人们正忙着平整苗床,为后续播种做准备。据梨树乡党委书记张杨介绍,作为桦南县水稻主产区,该乡现有育秧大棚1480栋、催芽车间8间,可满足20万亩水田的育秧需求。目前梨树乡正有序推进苗床取土、智能催芽和装盘播种,为春耕生产打好基础。

大棚内筛土
日前,桦南县精准部署春耕工作,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全力保障粮食丰产丰收和农产品稳产保供。据了解,全县计划落实粮食作物348.43万亩,其中,水稻58.11万亩、玉米165.02万亩、大豆124.5万亩、其他粮食作物0.5万亩。各类农作物种植规划已分解至各乡镇、行政村,各类春耕物料储备充足,有序推进,预计在4月上旬全部下摆到位,保障春耕顺利进行。

春耕物料储备充足
从农业机械化到技术创新,再到科技培训和农技服务,科技的力量正全方位融入春耕生产的各个环节。智能化设备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一些农户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等数据,无人机也加入到春耕队伍中,承担起植保作业任务,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在农业技术创新上,开展农业技术讲座,参加人数达3500人次,组织农技专家对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进行专项讲解,帮助农户开拓视野,提高技能。同时,种子包衣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在种子处理区,村民王婶和几名工人正熟练地进行水稻种子包衣作业。种子倒入拌种机,加入包衣剂,不一会儿,每粒种子都均匀裹上一层“防护衣”,包衣后的种子能有效防病抗虫、提高发芽率,旨在优化种植结构,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此外,桦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192个行政村、1560个地块,开展春耕备耕服务。“当前正值水稻春季生产准备的重要时期,针对当前生产实际,再次提醒广大农民朋友们一定要提早谋划,抢抓农时,向农垦看齐,提高技术标准的到位率,后续我们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全程跟踪指导服务。”桦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环耕站负责人张树林现场对农户说道。梨树乡梨树村水稻育秧大棚里,农技人员现场指导农户平整苗床,清除棚内杂物,确保育苗工作顺利开展;在桦南镇腰营子村,农技人员讲解科学选种选肥标准,推广测土施肥技术,并发放选种、选肥知识宣传单,保障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在柳毛河镇,农技专家紧扣乡村全面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和春耕生产实际需求,讲授了《紫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农作物施肥配方和施肥方案》三节课,通过“案例解析+互动答疑”方式,技术要点通俗易懂、实操性强,为春耕生产注入了科技动力,张大爷对记者说:“以前的方法不太合适,现在学到了很多科学管理的方法,以后要按专家说的试试。”

农技人员技能提升活动
除了科技助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同样在桦南县崭露头角。金沙乡红丰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将5000亩农田集中起来代管耕种,实现土地连方成片,并打造大垄密植优质大豆集中连片种植示范田。这种模式全程采取“四统一分”利益连接机制,每公顷可节约成本500元,粮食单产增幅达10%,切实提高了粮食产量。
在农机保障方面,桦南县也做足了准备。全面启动农机检修工作,举办农机安全生产暨春耕生产农机驾驶员培训班,培训人员300余名。组建农机技术人员服务小队3个,下乡入村指导农机具检修和保养维护工作,机具检修比例达85%,预计4月前全部完成,随时准备“健康”上岗,为春耕生产提供坚实的机械化支撑。

检修农用车辆
从一片核心示范区到一个个乡村田野、农间地头,春日的暖阳愈发炽热,桦南县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十足的干劲投入春耕。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在村民们的辛勤耕耘与科技助力下播撒下春的希望,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续写黑土地上的丰收华章,向着粮食丰收的目标大步迈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