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3月14日电(田为 方若冰 沈亚南)2025年3月12日,哈医大二院眼科为一位在华探亲的美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完成抗VEGF治疗跨国注射,这一跨国医疗案例凸显了哈医大二院眼科在眼底病诊疗领域的国际标准化水平。
Mitchell(米切尔)先生今年72岁,长居美国加州,此前被确诊为新生血管性AMD,需要接受每6周一次的定期规范化玻璃体抗VEGF药物注射治疗。此次陪同妻子回国探亲期间,因故无法按时返回美国接受治疗,患者及家属对可能出现的视力下降风险深感焦虑,便来到哈医大二院慕名寻求医治。
哈医大二院眼科主任孙大卫教授接诊后,为患者进行详细问诊和全面检查。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扫描激光眼底检查(SLO)等先进检查手段,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和治疗记录,严格按照最新国际AMD诊疗指南,为患者制定了延续性治疗方案。“AMD患者需要定期接受抗VEGF注射治疗,中断治疗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不可逆的视力损害。”孙大卫教授表示,“作为黑龙江省区域性眼科诊疗中心,哈医大二院有完备的国际医疗服务能力,为外籍患者提供对标国际标准的诊疗。”

孙大卫教授为美裔患者进行裂隙灯检查
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患者在玻璃体注药中心完成登记、生命体征及眼部情况记录。注药中心医生特意为他翻译了手术知情同意书,详细阐释手术流程、潜在风险与应对措施。随后,注药中心护士高效完成注射前准备,包括测量眼压、结膜囊冲洗、泪道冲洗等,全程便捷顺畅。

孙大卫教授为患者进行玻璃体腔药物注射

孙大卫教授同美裔患者术后合影
眼科中心手术室安排注射时间。护士帮助患者穿好一次性隔离服,核对药物和眼别后,将患者带入手术室。由于玻璃体腔注射为表面麻醉,为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孙大卫教授在术中与患者亲切英语交流,了解其来华缘由及在美国的治疗情况,仅用15分钟便顺利完成注射。
注射后,患者在国际部医生的陪同下到哈医大二院国际病房留观。在这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医生再次为患者进行术后眼压检查,并详细交代术后用药及注意事项。半小时后,患者及家属满意离开,并向医护人员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国际医生陪同患者返回国际病房
哈医大二院眼科玻璃体注药中心负责人蒋博教授介绍,目前国际应用的玻璃体注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由FDA/EMA/NMPA三方认证的雷珠单抗、阿柏西普、法瑞西单抗、地塞米松缓释剂等,均为院内常备药品。此外,该院还采购了国产药物康柏西普、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等集采药品,既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也为广大患者提供多样化药物选择。
孙大卫主任介绍,自2023年11月眼科玻注中心成立后,一年来完成六千余例玻璃体注药,并且均在门诊完成诊治和报销,一站式玻璃体腔注药基地旨在解决眼底病患者“预约难、流程烦、等待久”的三大困扰,通过便捷、高效、经济的全流程诊疗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患者满意度。
跨国注射治疗不仅体现哈医大二院眼科治疗水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更得益于玻璃体注射中心的高效便捷,极大缩短了患者的时间成本。这名美籍患者的家属很感动:“许多年没回到家乡,倍感亲切,国内的发展很快,医疗更是十分便捷。米切尔最初对来中国治疗眼病比较抗拒,一开始觉得语言不通,他独自进入手术间本来很紧张,没想到全程体验了温馨、便捷又专业的医疗服务。让我们可以放心、安心地继续旅游探亲啦!”

米切尔术后非常开心,直呼“Amazing(令人惊讶)!”他给医护人员留言:“我的短暂停留非常愉快,医院全体医护人员非常友善和体贴,医生非常细致且技艺精湛!如果再有医疗需求,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再次来到这里。很高兴见到大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