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3月11日电(李晓晖)近日,伊春市一位67岁的曲先生(化名)因急性脑干梗死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接受多学科联合会诊,接受了心脑同治手术,一站式解决两大高危病灶,患者手术三天后即顺利出院。
据了解,家住伊春的曲先生,长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房颤病史,今年2月20日突然出现头晕右侧肢体无力,行走不能,饮水呛咳,说话不清等症状,且发病过程伴有心前区疼痛,胸闷。在当地医院急诊行头弥散检查示脑干左侧弥散受限,提示急性脑干梗死,给予药物保守治疗,但收效甚微。6天后转至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二病房,寻求进一步高质量医治。
神经外科二病房屈洋主任详尽地分析病情考虑患者合并心内科急症,启动泛血管综合诊疗。联合心内科行心脑血管联合造影发现,患者心前区疼痛、胸闷的原因是左侧冠状动脉堵塞95%;同样糟糕的是曲先生脑部右侧颈动脉及基底动脉均有超90%的严重狭窄,随时有出现大面积脑梗和心梗的风险,任何一支大血管闭塞,后果都不堪设想,不但致残率上升且随时会威胁患者生命。

神经外科及心内科联合介入手术。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泛血管综合诊疗中心整合神经外科、心内科、放射介入科、内分泌科等科室专家针对曲先生的病情进行讨论,最终决定同期行脑保护伞下右侧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和冠脉狭窄支架手术,并做好了详尽的术前准备及术后管理方案。
3月3日,先由神经外科二病房主任屈洋主任及其团队为曲先生进行右侧颈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不到半个小时,重度狭窄的右侧颈动脉恢复正常血管直径,远端血管显影良好。紧接着,由心内二科主任赵立卓接力进行冠脉下肢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头晕、心前区疼痛、胸闷等症状消失,右侧肢体肌力也得到了改善。
术后患者家属激动地说:“患者脑袋的昏昏沉沉和前胸疼痛胸闷均不见了”,术后三天曲先生即顺利出院;因患者处于脑干梗死急性期,告知家属基底动脉重度狭窄也需限期行介入治疗,家属表示知情同意,并对神经外科二病房团队的救治一再表示感谢。

据介绍,颅内、颅外动脉支架置入技术目前可以有效解决症状性颈部动脉严重狭窄所致脑部供血不足,卒中反复发作等严重问题,由于其创伤小患者体验舒适易于被病人接受,更适合高龄、合并心肺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的患者。
屈洋主任表示,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二者常为共患病。同期冠脉支架和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可减少患者重复手术的风险及痛苦,不必多次手术即可同步解决脑血管病和心脏问题,真正做到心、脑血管疾病同治同康复。
为什么要进行心脑同治?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且二者常为共患病。数据显示,25%- 30%的脑卒中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概率为19%,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内发生脑卒中者死亡或致残的概率为65%;脑卒中合并冠心病的在卒中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不合并冠心病的3倍。因此,在预防脑血管病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心血管疾病,做到心、脑血管疾病同防同治同康复。
心脑血管疾病如何防治?
所谓心脑同治,一是心脑血管疾病同时治疗。对合并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个体,在治疗方法的选择应用上应根据中风病和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相兼治疗,以同时减轻心、脑的病理损害;另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只是由于累及部位不同、发病先后不一,才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因此在治疗上,必须见心病兼治脑,见脑病同时兼顾心。
因此,心脑同治需要积极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定期体检、饮食调控、生活方式调整(戒烟、运动)、药物治疗(他汀、改善微循环)等。
最后,一旦是突发心梗或脑梗,请在第一时间拨打120,送往最近的有资质的医院,在“黄金期”内进行抢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