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2月17日电(王莹莹 张昊)在哈尔滨亚冬会火炬传递的盛况中,第11棒火炬手奔跑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叫李仁杰,是绥化市本土企业黑龙江三特纺织服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以火炬手的身份传递着体育精神,以企业家的担当,用一针一线为亚冬会注入“绥化温度”。

“当时的心情非常激动,近100米的距离,我跑得非常扎实。”李仁杰微笑地说。三特集团是哈尔滨亚冬会的官方赞助商,三特北派作为三特集团的创新品牌,在本次赛事中为志愿者、医护人员和媒体工作人员提供手套、帽子等保暖御寒服装服饰。李仁杰说:“6万多件服饰,我们按时保质保量地交到了亚组会手里。”

三特集团为亚冬会量身定制的御寒服饰,从防风防水面料的选用到人体工程学剪裁的设计,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企业对“功能性”与“舒适性”的平衡。李仁杰坦言:“为运动员和工作人员抵御严寒,是我们的责任,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龙江制造、绥化制造的实力和契机。”这些印有亚冬会标志的服饰,不仅成为赛场内外的温暖保障,更化身中国冰雪经济的流动名片。

三特集团的成长轨迹,折射出中国民营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的灵活应变。早年来以西装、衬衫等正装产品打开国内外市场,为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民航、海关等机关团体制作服饰,出口至日本、英国、德国、美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凭借精工细作的口碑站稳脚跟。然而,面对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家乡绥化“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战略转型,李仁杰敏锐捕捉到新机遇。企业将传统服装制造优势与冰雪场景需求结合,推出羽绒服、滑雪手套等产品线,并依托绥化毗邻哈尔滨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冰雪产业链。这种从“正装专家”到“冰雪装备服务商”的跨界,在拓宽了企业赛道的同时,也激活了本土纺织业与冰雪经济的协同效应。

作为土生土长的绥化企业,三特集团始终将“扎根黑土、造福桑梓”写入发展基因。为周边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员工技能培训,三特集团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人才活水”。从黑龙江省青少年冰雪运动会,到海伦市第二届冬捕节,再到哈尔滨亚冬会,在冰雪旅游成为绥化经济新引擎的当下,三特集团更主动对接地方规划,开发具有东北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服饰,让“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李仁杰表示:“三特集团的第三个分厂预计在三月份投入使用,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能够解决近1200人的就业问题。”未来,三特集团将继续深耕三特北派本土品牌,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贡献三特力量。

当亚冬会的圣火照亮北国夜空,三特集团的故事也在书写新的篇章。从一根纱线到一件成衣,从一套西装到一双手套,这家企业用坚守与创新证明:传统产业不仅能与时代同行,更能在冰雪经济的蓝海中破浪前行。而李仁杰手中的火炬,传递的不仅是体育精神,更是一代民营企业家“产业报国、反哺家乡”的炽热情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