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月22日电(张云普 刘娟)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传统小年。距离大庆市区80公里外的雪原上,井架高耸,钻机轰鸣。噼啪、噼啪……不时传来附近村镇的爆竹声,年已来了。
“我们现在正在施工的是4口平台气井的第一口水平井,春节钻井施工不‘打烊’,要更快更好地交出高质量气井。”大庆钻探钻井一公司70168钻井队队长李堂辉,指着眼前井场说。
李队长告诉记者,这口井设计井深3983米,当天已钻至3000米,再有20天左右就能交井了。
钻进施工,越是到最后越要更精细。钻台上,司钻吴松达正在循环检测仪表,观察循环泵压变化;泵房里,副队长张全宇和副司钻郭茂奎正在对泥浆泵再次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钻井施工期间和泥浆泵的完好;泥浆罐上,泥浆工丁海风一丝不苟地观察出口流量,测量泥浆性能,确保泥浆性能稳定……他们将每一项工作做实做细,高质量交井,并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
进入队长室,李队长打开了话匣子。去年11月,随着中国石油重组改革,大庆钻探跃升为一级企业,深入开展“转观念、学铁人、勇突破、塑荣光”主题实践活动,全队上下全力推动观念转变,争当从生产型向效益型转变的先锋。
“过去一个队一辆值班车,现在两个队用一辆车,年可节省费用2万余元。”“去年,通过自己修理泥浆泵配件、电机、钻井工具等节约费用上万元。”李队长把握着手指一一道来。
70168钻井队组建了经营管理小组,对每一笔支出都分析是否必须要花,精打细算每一笔账目。“就是要算好队里的效益账,不干没有效益的活儿,没有效益的进尺一米不要。”李队长掷地有声。
如今,随着员工们观念的转变,也都算细账了,能节省的就节省。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程师与副队长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确保工序之间紧密衔接,最大程度节约施工时间。他们重视设备保养就像照看“婴儿”一样,对可修复的部件,坚决不轻易更换。
而在值班房里,钻台大班刘传填写完设备预转记录就把灯关闭、电热板关掉。“钱是从点滴省出来的,就要从细处做起。”刘传说。
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前不久,井队安装封井器时,放喷管线的基墩需要挖坑埋在地下一半。冬天的地冻的像水泥一样硬,为了省钩机费用,70168队员工发扬铁人精神,人力挖坑。一组用镐刨开上面冻层,一组再用锹清理,两组轮流上阵,基墩坑及时挖完,顺利安装放喷管线。“虽然累,可这一项节省了5000多元,大家还是很开心。”李队长笑着说,“那晚给大家加了两个硬菜。”
“其实,队里的账算好了,也就有效益了,大家也都得到实惠,但怎么算这也是本小账。”李队长是对记者说,更像是对他自己说,“不过,我们心里还有本账——国家的能源账,就是要多为国家多打井、打好井,多出油气、早出油气,一定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今年39岁的李堂辉,老家在湖北,大学志愿报的是石油工程,2009年选择向往的大庆工作。“我参加工作就是在井队,一晃16年了。‘钻头不到,油气不冒’,我们搞钻井的是保供油气重要一环。”
李堂辉当队长已是5个年头,这些年跟随、带领井队交了30多口深井,“有人问我学石油工程的搞了钻井,后悔过吗,我从没后悔。”李队长说。
现在,李堂辉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大儿子10岁,上四年级,小儿子两岁,都是爱人来带,辛苦她了。”说起妻儿,李堂辉既自豪又愧疚,“经常驻井,家里照顾不上。”妻子雷晓琳十分理解支持他,“他是队上的主心骨,我不能拖他后腿。”
除夕那天怎么安排的?“我是队长,我肯定在队上过。荤、素、海鲜三样馅,都准备好了,大家一起包饺子。”李堂辉说,“如果可能,争取明年过年回老家过。”
2025年,70168钻井队“起步即冲刺”。“70168钻井队有着敢打硬仗的好传统,我们跑好‘接力赛’,今年一定高质量完成这四口气井,保供好用气需求,这也是本国家大账。”李队长笑了。
采访中,李队长的“两本账”让记者感受最深,一个账本里有“私心”——建经营型钻井队,一个账本里有决心——多打井打好井,其实这两本账映射的就是初心——为国家多找油气。
万家团圆时,茫茫雪原中,李堂辉带领队员,在严寒中坚守岗位,更是与大庆钻探人一道拼搏向前,用不变的初心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铁军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