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月7日电(任鸶鸶)近日,在大庆油田采油一厂第三作业区机关会议室内,技术管理室和生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大屏幕,围绕近期注水开发数据,紧扣“提、优、控”三字经,细致分析产量变化原因,逐井分析措施潜力,通过不断做精做细注水管理,不断为油藏注入的“活力源泉”,截至目前,该区已实现超产3000吨。
指标提高 精准施策注入“强心剂”
今年以来,第三作业区将目光紧紧锁定在“油藏开发效果、水质管理达标、现场管理水平”指标提升上,该区技术人员以“注够水、注好水、有效注水、精细注水”为原则,面对油藏开发突出矛盾,把地下油藏“版图”划分成一个个精细的“责任田”,牢牢抓住“控含水、控递减”这一核心要点,秉持“一井一策”的治理思路,为达到“整体注够水、局部注好水”这一工作目标。
“为了实现精细注水,我们可是下足了功夫!”第三作业区技术管理室主任关明弘感慨地说道,“我们通过细划注水单元,细分注采层位,更是为每一层油层量身定制‘菜谱’,并依据不同油层各自的特性和需求,精确控制注水量和注水压力,进行精准‘滴灌’,真正做到了对油藏的精准施策。”
在这样的精心谋划与精准操作下,该区水驱综合含水整体呈下降趋势,低于年含水计划0.17个百分点,与去年12月份对比下降0.07个百分点。
方案优化 油藏开发焕发“新生机”
优化措施方案,是第三作业区打出的又一张“王牌”。
他们通过不断深化地质研究,全面开展油藏综合治理,实现在油藏的“探秘之旅”中,一步步厘清注采对应关系,精心完善注采井网。
该区通过不断优化措施方案,改进措施工艺,持续加大注采结构、压力系统调整力度,充分挖掘低渗层潜力,优化层段细分调控,及时为地层补充能量,技术人员如同妙手回春的“医师”,让地下油藏在精细注水大会战的洗礼中,不断改善“健康状况”,促进开发效果日益向好。
今年以来,该区已累计实施各类调整方案1200余井次,实现日增注861方,地层压力得到有效恢复,注水开发整体效果大幅改善,产量更如同“爬坡过坎”般逐步回升,水驱自然递减率低于计划1.17个百分点,水驱未措施产量超计划1500吨。
水质把控 开采效果迈向“高质量”
让地层喝“饱水”,还得让地层喝上“健康水”。第三作业区技术人员深谙此理,通过实施“四控两优”策略,即从控界面、控压力、控温度、控油厚入手,同时优化药剂投加、优化工艺运行,严抓源水管理,为每一个注水站“量体裁衣”,推行“一站一策”把控处理过程,并且结合容器清淤、设备维修、专项治理等技术手段,强化运行质量。
“通过实施‘四控两优’严抓源水管理,强化运行质量,我们作业区的外输原油含水合格率达到了98%、源水合格率达到了95%,水质达标率更是高达95%。”该区生产指挥中心主任王建庆介绍道。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结合注水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顿,围绕油水分离、采出水处理、注水管线、注水井井筒这四个关键环节,分别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要求,重点从完善配套、日常维护、现场管理方面开展现场考核,如同“啄木鸟”般细致入微地守护水质“健康防线”。截至目前,共发现并整改问题42项,确保注水开发高质量平稳运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