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2月4日电(邹莉娜)“双百了!”11月30日上午10点,在中石油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修井二大队修井203队施工现场,随着井底的最后一根原井油管下回,这口井顺利完成修井任务。修井203队和修井205队干部员工不约而同地发出欢呼。

两支小队完成“双百”口修井任务,是今年年初修井二大队给他们定下的奋斗目标。提前25天,他们就完成了这项任务,为分公司深入推广平台化运行,提振了士气,也提供了可复制案例。
“‘探索平台化施工’‘把平台化模式做成导向性’,这是油田领导对我们‘特种部队’提出的要求,通过深化技术创新、优化运行模式、细化标准化建设等手段,探索、推广,努力打造模板,让更多的修井队伍能以最少的人员配置,完成高效率的施工。”修井二大队生产办主任李朋芸说。
2023年3月份,修井203队成为平台化运行和非专业化辅助工序改革试点小队。“如何合理化分配修井任务,充分发挥平台化优势,是前期试点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修井203队党支部书记徐亮说。
分公司加强与油田公司相关机关部室、各采油厂相关部门联动,展开方案统筹管理,筹集充足的备选方案与施工井号,做足平台化运行准备。

作为小队,修井203队强化了自动化修井机的施工效能,对比分析新旧修井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重新梳理生产、人员、物资等管理,以满足平台化运行需要。
“新配备的自动化设备施工效率不如传统设备,但由于是自绷绳,对井场开阔度要求不高,以前因场地限制无法施工的井,现在都可以进行修井作业。而传统设备的体量较小,搬家更为便捷,新老井跨度较大的,基本都由传统设备来完成。”修井203队副队长朱文磊说。
翻阅井史熟悉施工方案和地质条件,勘察现场做好井场布局和管排协调,针对井底问题准备施工工具等都是每次搬迁前的必要流程。特别是在驻地选址方面,充分发挥了平台化优势,对照计划任务,选择相邻待修井的中心区域安置驻地,实行只搬井场、不搬驻地的搬迁模式,极大地减少了搬家体量,缩短了施工周期,搬迁效率提升了31%。
与修井203队不同的是,修井205队今年首次采用平台化运行模式。在复刻修井203队平台化运行模式的基础上,他们快速平稳地度过了磨合期。队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成为该队深入推进平台化顺利高效运行的“顶梁柱”。
“人才是干事创业的根本,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我们队的‘老师傅’们都是宝贝,生产上什么问题到他们这里都能迎刃而解。”修井205队党支部书记刘瑞说。
修井205队司机长陈龙有着近30年的设备管理经验。今年为了尽快实现“破百”的目标,他主动带徒弟,提前预判设备问题,面对雨季、冬季,他提前带着徒弟做好电路防水、发电机散热、发动机保温、气泵排空等一系列检查,保障两套设备稳定运行。
企业技能专家、油田首席技师荣远宏深耕技术、工艺的研发创新,于今年研发出防喷器简易吊装工具,安装防喷器时间有效缩短了82%,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准备的效率和操作安全。
“能取得这个成绩,全得益于平台化施工模式,不仅实现了人员共享、设备工具共享,还实现了成果共享。我们两支队伍互相‘铆劲儿’干,也互相帮忙干,才能共同实现‘双百’。”徐亮一边介绍着防喷器简易吊装工具一边说。
这两队双双突破一百口的修井任务,修的并不都是“简单井”,他们各自都分别承担了10口疑难井的修井任务:修井203队副套在油田老区施工的一口井,井深达2000米左右,因为井下有复杂落物,一干就是20多天。修井205队承担的一口吐砂井,因为砂面上涨,找不到通道,也用了近20天才完工。
两队紧紧锚定“特种部队”职责定位,始终坚持“质量修井、技术修井、绿色修井、安全修井”的精品理念,时刻对标先进标杆站队,携手共进,再攀高峰。今年,两队单井施工周期分别缩短0.2和1.4天,施工效率分别提升6.2%和14.1%,施工能力分别提高13.8%和29.7%。(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