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
东北师傅西北的徒 守护铁路通信大通道
2024年11月22日 16:15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1月22日电(张成杰)11月21日上午8时寒风呼啸,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电务段“00后”职工杨池套上棉袄,帮师傅贾秋明将工具箱搬上工程车,汽车在雾霭朦朦中朝着亚布力南站驶去。这次出行,是杨池第一次跟随师傅去现场进行检修。

  铁路通信设备是作为运输生产中传送信息的设备,通过光电缆来传播调度命令等行车数据,一旦设备异常,铁路正常运营就会受到影响。杨池所在的车间负责滨绥线电气化铁路牡丹江至一面坡区段200多公里光电缆、261台交换机和传输设备等铁路通信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职工需要定期对沿线设备进行巡查维护,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通信大通道畅通,列车行驶稳定。对于初出茅庐的杨池而言,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第一个意义非凡的冬运,更是一场体力与耐力的挑战。

图为杨池徒步爬山进行检修 佟思瑶摄

  杨池家在甘肃,是个土生土长的西北小伙,今年6月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8月份来到牡丹江电务段牡丹江通信车间,成为了一名学习铁路通信工。初到工区,杨池对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培训时的理论知识与学校讲的有很大区别,来到工队后,那些老师傅们口中的“倒换”“动环”等专业术语更是让他云里雾里。为了让杨池快速完成从学生到职工身份的转变,车间安排了经验丰富的职工贾秋明担任杨池的师傅,助力他迅速成长。

  贾秋明是一名退伍军人,部队严谨的作风使他练就了沉稳谨慎、勇于担当的性格,曾经被集团公司评为“防洪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为这个西北来的小徒弟量身定制了一套成长方案,从最简单的制作网线,到通信专业的核心技能光缆熔接,贾秋明每一次都手把手教授杨池业务本领。杨池熔接光纤时,贾秋明便在一旁耐心指导,告诉杨池各类线缆的质量标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光纤熔接得又快又好。并用自己多年的现场经验,为杨池传授了大量的操作技巧,规避了许多操作误区。“贾师傅教会我太多东西了,我听他们说话终于不用像听‘天书’一样了。”提到将全部知识都倾囊相授的贾秋明,杨池满是敬佩。

图为通信工杨池进行实作演练 佟思瑶 摄

  初次跟着师傅检修,杨池心中有些紧张,贾秋明寸步不离地跟在他身边,告诉他检修的基本操作。杨池一边听着师傅在旁边的讲解,一边按照师傅的要求小心翼翼地拧开传输设备的螺丝,将风扇板取下,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依次拿到机房外清除灰尘,待到清理完成后重新安装回设备内,再拿出第二块风扇板进行清洁。“虽然这个操作不难,也听别人讲了很多遍,但真正做起来还是有点手抖,以后得多练!”杨池对师傅说。

  检修任务不仅止步于机房之内。由于地势崎岖,工程车无法驶入,职工们需在徒步穿越山林,前往5个基站进行光电缆和机房封堵的检查,以防止冻害影响通信安全。雪后山中气温陡降,杨池走在阴冷的山林中,冻得手和脸通红,牙齿上下硌嗒硌嗒直打架。贾秋明一回头发现杨池已经冷得说不出话,便赶忙脱掉外套把自己的棉坎肩递给杨池。杨池本想拒绝,贾秋明却执意让他穿上,他对小徒弟说:“我棉袄厚,坎肩用不太上,下次出来干活里边多穿点!”杨池穿着师傅的坎肩,心中满是暖意。

图为通信工杨池对室外设备进行检查 佟思瑶摄

  贾秋明不仅在生产上以“师傅”的身份传授杨池业务本领,更在生活中扮演着长辈的角色。杨池的家乡以面条、馒头为主食,刚到东北时,食堂清一色的大米饭让他很不习惯,贾秋明就经常带给他自己家蒸的馒头,休息时,他会告诉杨池哪家榛子便宜又好吃、哪个市场的冻柿子最甜,下班后更会亲自带杨池去吃当地最正宗的东北菜。最初得知杨池是甘肃人后,他联系了杨池父亲,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杨爸爸一切放心,“这小子现在最爱吃的就是溜肉段就米饭,每次都能吃两大碗饭!再也不是之前吃不下大米饭的时候了!”看着天窗结束后狼吞虎咽吃饭的杨池,朝着电话里的杨爸爸笑着说到。(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