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人物专访
首页人物专访
“高地男孩”为列车擦亮铁路信号“眼睛”
2024年11月01日 16:49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1月1日电(张旭)寒风拂过山脊,枯黄的树叶上带着冰霜的美丽。在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海拉尔电务段博克图信号车间,驻扎着一个“大学生工队”,他们平均年龄仅有25岁,担负着滨洲铁路干线上3个车站、121台转辙机、185个轨道区段和82架信号机等信号设备的维修任务。作为通往满洲里口岸上“一带一路”陆路通道的重要部分,因管辖地段属高寒高纬度地带,不仅是兴安岭山脉腹地最高点,也是滨洲线的“咽喉”要地和全线最高点。他们也自豪地称自己为“高地男孩”。

  “我们工队目前有19个人,全部都是外地过来的,而且在家都是独生子。”“95后”工长凌美旭说道。这支铁路青年力量,从离开大学这座“象牙塔”,到投身铁路坚守生产一线;从夜以继日刻苦学习铁路信号专业技术知识,到主动申请去最艰苦的岗位进行锻炼。如今的他们,已经成功接过老师傅们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了工队的“四梁八柱”。

  “信号设备就像铁路系统的神经,时刻传递着控制列车安全运行的指令,我们的任务就是确保每一趟列车的‘耳聪目明’。”此时正值冬季电煤运输关键期,为全力满足重点物资运输需求,凌美旭和他的团队始终分秒必争。检修道岔转辙设备,测试轨道电路电气数值,站内信号联锁关系试验……从夏季施工到冬季维修,作业任务接踵而来。

  白天,小伙子们从专业理论到现场实践,从作业细节到施工整体,他们不停地穿梭在沿线的各个站点和铁路线路间,站内设备旁、区间线路上、室内机械室内,都有他们紧张忙碌的身影。晚餐以后,他们又自发的成立“青工夜校”,肩并肩、脸对脸地学习信号设备维护、轨旁设备隐患排查、季节性故障处置等专业知识,通过互相分享白天作业中遇到“疑难杂症”,深入探索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在狭窄的练功房内悄然兴起了一股钻研技术热潮。

  “兴安岭腹地山多树密,有些作业地点我们只能下车背着工具材料徒步前往,有时受大风、暴雪、夜间等的自然原因,不得不临时改变计划路线。”由于信号设备点多线长,站与站之间的信号设备较为分散,部分设备处于特殊地段,前往目的地岔路、小路多,容易在路程上耽误行进时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凌美旭带领他的团队利用两周的时间走遍管内30余公里,在提升设备检修质量的同时,在手机上搭建“区间设备导航系统”,通过使用手机定位扫描二维码获取位置信息,再根据导航系统迅速精准地到达区间信号设备位置,大大压缩了作业路程时间。

  “像赵琦和贾瑞这样新入职的信号工也能快速准确地到达作业位置啦。”凌美旭微笑着说。(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