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森工农垦油田
首页森工农垦油田
无人机上阵,巡查工作如虎添翼
2024年10月11日 11:36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0月11日电(邹莉娜)近日,在高191-61井附近,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飞到作业现场上空约100米高处,悬停。

  此井场正在进行吊装作业,是井下作业需要监督的一道重要工序,现场如果有违章操作、不安全行为等,都逃不过飞在高空的这双“监督之眼”。

  井下作业分公司监察中心监督员李宗玮和腾飞紧盯无人机拍下的实时画面,偶尔调整拍摄角度,监督施工关键细节和部位。

  “从今年7月份开始,我们在井下作业监督工作中大规模引进了无人机,在作业现场进行实时监督,利用这种信息化的辅助手段,为井下作业安全、环保、高质量施工不断助力,为油田安全生产持续赋能。”井下监察中心监督员车荣华介绍说。

  缘何引进无人机?

  一条指令直达现场、一组镜头监督全场、一个平台实现共享……在油田全面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当下,井下作业分公司打造了“智慧井下”生产安全一体化管控平台,让安全环保监察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做到了作业现场视频监督100%全覆盖,实现了平安井下、绿色井下的提档升级。

  那为什么还要引进无人机监督呢?

  “在井下作业工作中,有一道搬迁工序,会出现老井的视频监控被拆掉搬往新井、新井的视频监控未安装使用的时间‘空档’。以往,我们会利用智能安全帽、人员现场监督等手段,但存在人员少、工作量较大的实际情况。”监督员李宗玮说。

  基于此,井下监察中心今年大规模引进了无人机,对作业现场进行监督,进一步扩大了现场监控范围,减轻了监督人员的工作强度。

  何时使用无人机监督?

  井下监察中心充分利用无人机的“翅膀”,为作业现场监督插上“翅膀”。

  雨季施工,井场、道路泥泞不堪,更需要细致监督,确保施工安全、人员平安。这时,无人机就会毫无阻碍,飞过泥泞,悬在高空,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

  大型压裂现场,施工规模较大,施工工序较多,施工时间较长,施工压力较高,每次施工需要涉及和配合的基层单位也较多。这时,利用无人机巡视,既高效又全面,还能有效避免高压施工带来的风险隐患。

  作业队、修井队搬迁过程中,无人机还能弥补固定监控设备拆除后的“盲区”。

  无人机监督带来哪些效果?

  自引进无人机以来,井下监察中心将监督人员分成四组,两两配合,轮流利用无人机监督检查。

  监督员车荣华介绍说:“无人机监督,以当日高风险施工为优先,以当日高危井、高危工序为重点,按计划出动,保证一个月内所有作业队、修井队现场飞一遍,做到三级单位现场监督全覆盖。”

  利用无人机监督,不仅可以实时监督现场,及时叫停不安全操作,还可以留存监督画面,通过视频回放查找隐患;不仅可以在高处看全部的施工现场,还可以变焦看具体的施工细节;不仅可以减轻监督人员的工作强度,还可以提高监督质量和监督效率。

  “无人机飞在高空,作业人员专注于施工,很难被发现。所以,能真实反映出施工现场情况,督促员工时刻紧绷安全弦,真正起到了监督作用,有效减少了安全隐患。”车荣华介绍说。

  截至目前,井下监察中心共出动无人机69台次,监督作业现场260多个,监督时长达552小时,作业现场月度问题数同比下降4.1%,有效规避了吊物下站人、超限吊装等安全环保风险隐患。(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