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人物专访
首页人物专访
师徒合力忙碌在维修现场
2024年09月20日 17:42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20日电(吴健)“鹏举,今天咱们干胶粘钢轨接头的活儿里面有很多作业环节,你一定多留心观看细节,这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9月19日5时30分,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绥化工务段综合维修车间南岔维修二队工长程海林,在带岭站天窗作业开始前与作业人员布置作业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并嘱咐徒弟刘鹏举要细心学习标准化作业要领。

  刚入职满12个月的刘鹏举,是这个段去年8月份新分来的大学生,也是车间重点培养的对象。而今年46岁的程海林,1997年从部队退伍后,起初分到绥化工务段张维屯工区,他至今记得当年跟着老同志后面认真学、反复记的场景,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完全掌握了起、拨、改、捣的核心方法,成为工区里生产骨干。如今看见车间里注入新的青年力量,他仿佛看见了自己当年工作的影子,决定不遗余力地要把徒弟们教好,早日能独当一面。

  为了快递提升新职人员的业务素质,程海林没少和车间主管教育的工程师建言献策,联手制定《“师徒携手共进”实施方案》,在师徒选定方面,选拔一批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班组技术能手、安全标兵担任师傅。在培训方法上,采取现场教学、实操演练、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确保徒弟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业务知识。通过开展现场教学,让徒弟在实战中学习操作要领。程海林介绍说,他们还不定期召开座谈交流会,促进师徒间的经验分享和问题解答,现场随问随考的形式,促进大学生们学比赶超。

  当天,程海林带领16名作业人员,要对带岭站内上行2道至8号道岔岔区前后的6组12个接头进行胶粘加固作业。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减少钢轨接头错牙、接头空吊等病害发生,减缓列车对钢轨接头的冲击力,提升钢轨接头的平顺度。

  5时40分,“天窗”命令下达。作业人员按照分工和作业流程分头作业。四名作业人员手持单头内燃扳手和加力扳手左右排开,依次从岔前方向至岔后方向拆卸原有接头夹板和螺栓,由于螺栓非常紧固,需要两名作业人员同时用加力扳手发力才可以将螺栓卸掉。为此,程海林开始重新调整人员。

  “鹏举和小崔,你俩一左一右分开站,看看扳手是否套紧在螺栓上。”程海林边说边解释,岔区作业面小,松螺栓时一定避免用力太猛,以防扳手脱扣发生磕手碰脚。“明白,工长。”现场,一组组接头夹板被顺利拆卸下来。

  接下来,作业人员要对钢轨接头两端90厘米范围内钢轨轮廓进行打磨,除锈、抛光。“打磨和除锈是最重要的环节,钢轨接头要想粘牢,就必须要把轨腰表面的铁屑和污垢清除干净。”程海林示范起打磨机的操作方法,并告诉徒弟刘鹏举打磨的角度。他知道说得再多,也不如动手一练。随后便把角磨机递给了徒弟。在师傅的指引下,刘鹏举打磨的光带达到轨道顶面形状与前后钢轨一致,光带纵向是一条直线,很是标准,这令师傅和工友们刮目相看,对他竖起大拇指。

  6时50分,距天窗结束还有50分钟,因岔区作业面狭窄,几名作业人员只能蹲着或者跪在枕木上开始准备胶粘夹板。刘鹏举赶紧凑上前来,将两种胶粘剂混合搅拌均匀,用刷子快速且平均地涂抹在两片事先准备好的绝缘夹板上,立即粘贴在钢轨接头轨腰处,而程海林则用加力扳手复紧螺栓,现场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工友们配合默契,紧密衔接。

  7时40分,作业圆满结束。大家在紧张忙碌间共完成12个胶粘接头,看到自己作业后的满意成果,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会心的笑容。(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