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6日电(王鹏)“明天又是大热天,干活前涂上我给你买的防晒霜。”“好的,你也要照顾好自己呀。”……这是8月4日夜里21时许,这是郭晓东与妻子李文静的微信聊天记录,简单而又温馨。
郭晓东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海拉尔电务段博克图信号车间作业二工队工长,李文静是该段满洲里信号车间管控班工长。如果把铁道信号比作控制列车运行的“中枢神经”,那么郭晓东的工作就相当于一个外科医生,负责检修室外道岔、轨道电路、信号机等信号设备,确保列车按规定路线运行。而李文静则每天端坐在室内,利用各种类似CT扫描机、超声诊断机等精密的监测仪器远程为铁路信号设备“问诊把脉”,通过数据分析查看信号设备是否“健康”运行。
郭晓东和李文静既是同事又是大学同学,两人因铁路而结缘,从一起走出校门到进入铁路参加工作,再到如今成为各自岗位的技术骨干,400公里的通勤距离,见证了这对“95后”铁路小夫妻的甜蜜和成长。
李文静的工作单位地处全国最大陆路口岸站满洲站,随着中俄贸易量逐年增长,跨境班列开行更加密集,信号设备使用率也随之增高,确保设备安全运用至关重要。她作为工队的“领头雁”,每天7时30分就要准时坐在办公桌前与同事分析各类告警和超限信息,在室外作业开始后集中精力盯控和调阅眼前的视频监控画面,有列车接近时,要及时提醒作业人员下道避车,因此也被工友们称为线路上的“火眼金睛”。长时间的久坐,导致每次起身后都会腰疼脖子疼,加之监控时目不转睛的抬头盯着监控屏幕看,眼睛经常又干又涩。
“白天比较忙,可能夜里会更加惦念晓东。”提起新婚不久便因工作调动到远在400公里外博克图信号车间的郭晓东,李文静更多的是理解与支持。由于同在滨洲铁路干线上,自入夏以来郭晓东所在工队管辖地段也开启运输繁忙模式。随着管内雨季和高温天气交替出现,郭晓东带领工友们或乘坐火车最远前往125公里外的博林铁路线塔尔气站,或乘坐汽车奔袭50余公里的滨洲铁路线各站,或徒步走行在区间4公里的铁路线上,他们每天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流程对信号设备进行检修、维护、测试等“体检”项目,每日重复地在钢轨和砟石上弯腰、蹲坐、起身、半跪、下卧等动作,直至汗水顺着脸颊掉落到脚下道砟中。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今年6月24日夜里,因为那天是文静的生日,原本我们正在视频通话,但是突然接到车间管控班提示站内轨道区段电压异常,需要及时处理,我放下手机就走了。”郭晓东说道。郭晓东所说的设备故障是进入雨季极易产生问题,影响电压波动的可能较多,必须逐一排查。但这并难不倒经验丰富的郭晓东,他和同事三步并作两步到达现场,依次检查容易引发问题的变压器、限流电阻、引接线等器材,最终确认为电容线折断。
当处理完毕回到宿舍后,看到李文静发来了一条消息。
“早点休息,晚上不要再吃东西啦,胃该难受了。”郭晓东内心泛起一阵阵感动。
对于他们来说,长长的铁道线更像是一座“鹊桥”,将两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他们在坚守岗位的同时也在向他们在向着梦想加速奔跑,正是有了这样阳光向上、勇于拼搏的铁路青年,让冰冷的铁轨充满了温度,让寂寞的运输线隆隆作响,让钢铁巨龙迎着初升的太阳奔向远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