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1日电(吴健)7月1日,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绥化工务段南岔路桥车间主任张茂义带领车间2名防洪安全隐患巡查组成员,正准备前往小兴安岭的大山深处绥佳线152公里附近,开展防洪边查边治工作。三人身穿黄马甲,手提检查尺,在大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小”。
8时50分,乘坐工程车的3人从绥佳线鸡岭村下车,步行20多公里,逐处对神树至界山间的排水沟、桥涵等防洪重点地段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
“你们穿雨衣,咋没穿雨裤?”下车前汽车驾驶员方伟问道。“最近天气不怎么好,这雨说下就下,还是预防点为好。”连日来,山区经常发生短时强降雨天气,加上正午野外气温最高可达到20℃,由于雨裤透气性受限,他们步行20多公里,里面的裤子常常被汗水浸透,再加上如果遇到雨水浇湿外面,真可谓“里外发烧”,因此,他们决定“轻装上阵”。
受今年汛期多轮强降雨影响,绥化工务段管内多地的线桥车间出现连续强降雨天气,气象部门预报近日局部地区将遭受中雨到大雨袭击的可能。为有效保障行车安全,南岔路桥车间的干部职工加强防洪检查,做好应急准备,严格落实“防、避、抢”防洪工作要求,及时发现并有效妥善处置防洪安全隐,他们如同“桥隧医生”一般,巡走在大山深处,用“鹰眼”不放过任何可疑的处所。
50分钟后,三人到达检查地点附近。“大家检查时,重点留意容易出现路肩积水、树木侵限、山体溜塌等情况,确保排水畅通。”主任张茂义嘱咐道。
1节、2节……10节,三人一节一节检查排水沟U型槽,不敢有丝毫侥幸心理。主任张茂义说,排水沟管节向内倾斜如不及时整治,汛期以后,排水量过大,很可能影响正常排洪,特别是进入7月份以后,山区雨水充沛,下大雨后容易冲刷排水沟破损处,容易倒塌,会给行车带来很大的隐患。
在现场,南二养修工区班长李云刚拉着尺站在破损排水沟起点,主任张茂义则拉着30米的卷尺,一边沿着排水沟向前走,一边查着水沟节数,南一养修工区工长关立伟则用检查锤轻轻地敲击排水沟的立面,测试混凝土表面的粉化程度,三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关立伟变干边打趣道:“今天是党的生日,成为党员我很荣幸,今天干完活,主任是不是得安排哥几个庆祝一下呢?”指着胸前的党徽,关立伟腰板挺直,目光如炬。“没问题,想出去庆祝的前提得是咱们先把今天的活干好,大家有没有信心?”“妥妥的,有这话我们就都放心了。”
“立伟,找个宽敞的平地把无人机放起来看看周围环境,看看有没有山体经雨水冲刷溜坍的可能。”主任张茂义边在检查记录簿里记录着排水沟数据边说道。高空中升起的无人机对危石、滑坡、泥石流隐患处所及地质地形条件复杂的地段进行辅助排查。无人机很快将周围的地势环境传回到接收器,张主任认真地查看了一遍又一遍,并满意地点了点头“没问题”。
12时45分,三人检查了6处重点处所。收好无人机后,李云刚从身后的双肩包中拿出3张饼、3袋榨菜、3根香肠和3瓶水分给大家,同时笑眯眯地说:“吃饭,吃完好赶路。”此时回程的汽车早在10公里外的界山站等待,三人简单对付口,就匆匆往工程车的方向奔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