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月22日电(席凯)“今天是大寒,气温很低,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防止冻伤……”1月21日,0时40分,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工务段桦林东高铁线路车间桦林东高铁维修工队工长马勇在牡佳高铁旁,面对9名职工说道。

马勇所负责的班组,担负着牡佳高铁108公里线路和64组道岔的检修任务。这个班组的成员都是通过精挑细选而来,有着丰富的高铁线路维修经验。近期,随着冰雪文化热,牡佳高铁的客流量有所上升。
临近春运,面对客流量增加,运输方案的不断优化,对线路安全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勇说:“我们针对实际情况,努力克服天气带来的不良影响,加强对线路细节处的排查,强化对设备病害的整治力度,全力保证线路设备始终处于常态化安全状态。”

当天,上道前马勇带领职工,开始认真清点工具,对使用内燃扳手等声音大的职工,进行安全预想,提示可能存在的隐患问题,提醒相应的预防措施。
清点工具完毕后,他们进入护网内。漆黑的高铁线路上,手电照在他们身上的防护条,形成了一条条流动的光带,快速向作业地点移动着。
到达作业地点后,马勇拿着道尺对线路测量,并在钢轨上做好标记。“冬季冻害多,线路变化快,这样的冻害重点地段我们每天都要进行检查维修。”马勇介绍道。
其他职工根据他们测量的数据对线路进行调整,熟练卸下扣件、插入垫板、上紧扣件,整个作业流程井然有序。为了保证零配件和垫板位置精准,达到严丝合缝的目的,职工们经常摘下手套进行微调,冬日里寒风凛冽把手吹得通红,但没有一人叫苦。
“我使用的内燃电动扳手有几十斤重,今天最低也得用3个小时,工作的时候一忙一身汗,停下来就觉得风吹在身上特别冷,但看到高铁列车安全驶过,就觉得自己再辛苦都值了。”线路工陈冰说。
高铁线路的维修工作对精度要求特别高,作业误差要控制在2毫米以内,只有钢轨十分平顺,才能保旅客安全和舒适,有时候为了一两毫米的误差他们需要反反复复调整好多次。
凌晨的高铁线路上,气温骤降,职工们的帽子和衣襟都挂满了白霜,有的脖套上甚至结出了短粗胖的小冰溜子。静谧的黑夜里,在灯光的照射下,阵阵白气萦绕在职工的四周,这是从他们口鼻里喘出的气体,映照着为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所付出的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