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0月26日电(肖滋奇 谢牧天)10月25日上午,在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三作业区南六联集输班的会议室里,一场技能培训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集输工王利红、刘晓因正在向大家介绍注采7-6班转油站的生产流程,为班组员工更好地适应“值守大班组”模式做足准备,确保其他班组员工因特殊情况造成岗位缺员时,南六联集输班员工可以动态补充到岗,提高劳动组织效率。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三作业区面对人员紧缺实际,探索实施转油站与联合站专业化融合管理,深入开展劳动组织结构优化创新实践,通过优化管理组织结构、劳动组织模式、生产运行模式,实施站库管理专业化、值守上岗动态化、生产运维信息化,有效提升了劳动组织效率,实现3个试点单位节省用工5人,为下一步扩大融合范围、缓解自然减员加剧矛盾摸索出新路子。
优化管理组织结构,实施站库管理专业化。这个作业区把“既向创新要效率,又要效率保稳定”作为管理组织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确定了“先试点、再推广”的推进思路,专门成立了转油站与联合站专业化融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作业区各个机关职能部门牵头,成立了调研宣传、组织优化、生产运行、安全稳定、后勤保障等5个实施小组,11次召开由作业区领导、基层班干部、岗位员工代表、专业管理人员等各层级员工组成的座谈会,反复沟通、多方确认,设计制定了《第三作业区转油站与联合站专业化融合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了“以南六联合站为核心、周边分散注采班转油站为配套,优化整合为一体实施站库专业化融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思路。作业区领导、机关工作人员定期深入一线对方案推进情况开展检查指导,搜集整理存在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指导试点单位把转油站与联合站专业化融合管理进一步落地、落实、落细。
优化劳动组织模式,实施值守上岗动态化。优化整合前,南六联合站、2个注采班的2座转油站,在自然减员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岗位倒不开班、员工每月上班时间过长现象,员工劳动强度、站库管理难度显著增加。这个作业区在优化整合后,把原本分散分布的转油站与联合站值守员工,组成一个“值守大班组”,在班组内部实施“值守上岗动态化”,确保单座站库因缺员、学习、培训、临时性请假等情况下出现值守困难时,班组内部依据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岗位值守,确保缺员值守岗位正常运行,减轻单座站库值守员工劳动强度。实施“值守上岗动态化”后,站库值守及修保兼值守员工实际配备52人,与定员相比节省用工5人。
优化生产运行模式,实施生产运维信息化。这个作业区深入推进“数字油田”建设,针对性开展信息系统整合升级,为管理提效提供技术保障。利用数字化监控平台和企业微信群等线上渠道,建立由南六联集输班班干部、生产运维大班组以及值守大班组组成的生产运维信息化预警平台,随时监控、高效解决站库运行、设备修保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障站库安全平稳运行。在日常运行管理上,每日由主管运维班的生产副班长根据作业区下派任务和本单位工作安排,在设备修保信息化联动预警平台内安排布置具体工作任务,确保责任明晰、任务明确。在没有抢维修任务时,每名员工按照分工到所负责的转油站完成站内基础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安全平稳运行、人员充分利用。当单座站库人员因病假、事假等特殊情况造成岗位短期缺员、无法完成倒班任务时,由生产运维大班组人员临时接替,替班期间替班人员所负责的日常检维修工作由运维班长负责临时性调配,确保生产运行安全平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