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0月16日电(王艳云)同江市始终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人才工作要求,把握人才工作新形势,因地制宜定政策、创新方式求突破,构建上下衔接、左右协调、功能完善的人才工作体系,为各领域人才提供最大诚意、最好资源、最优服务。
广开门路引才,夯实人才队伍“后备军”
打好广泛引才“主动战”。聚焦口岸经济、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细化制定《同江市2023年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工作方案》《同江市2023年引进急需医务人员工作实施方案》,自主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和急需医务人员引进工作,引进各类人才62名,引才数量创历史新高。编制《同江市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为“黑龙江人才周”“才聚三江”“佳人聚佳”等多平台引才锁定“施工图”,截止目前,通过打捆引才引进高校毕业生28人,为建设大桥经济下高质量人才队伍“添砖加瓦”。开辟“一事一议”引才通道,为卫建系统引进1名硕士研究生和2名本科一批次毕业生,靶向补充医学领域高层次人才。练就合作引才“深内功”。持续推进“十大基地”建设,与中央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高校深化合作,对接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大学、西南大学等重点高校35名大学生来同江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让大学生提前了解同江、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扎根同江。搭建汇聚人才“强平台”。深入实施“金凤归巢”计划和“双招双引”联动机制,举办进出口贸易加工区招商洽谈会、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会等10余场,吸引50余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重点发展对俄出口雪地摩托车等装备制造业,量身定制支持摩托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促进产才融合,确保产业创新和人才价值实现良性循环。

佳木斯·同江进出口贸易加工区招商暨同江外经贸洽谈会
多措并举育才,培植人才成长“厚沃土”
党政人才“面授传经”。统筹抓好党政人才队伍人才建设,依托“强基固边”边境党建学院,发挥“党建+人才”基地优势,举办引进人才培训班、副科级干部进修班等主体班、系统班12期,强化与国家市场总局联动,邀请乡村振兴领域专家举办先锋大讲堂一期,全年培训量达3000人次。乡村人才“搭桥引路”。聚焦高质量发展短板,组织29名乡镇干部赴珠海、四川参加乡村振兴专题培训2期,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依托国家对边境地区优惠政策,持续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对接农业技术专家41人,推动开展温室大棚、中草药等新品种研究18个,推广富硒水稻新技术30多个,不断吸收先进知识,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优势。专业人才“释疑解惑”。对接黑龙江大学等省内高校专家,集中对社工专业人才和社会服务队伍进行教育培训,累计培训优秀社工人才60余名。加大赫哲族人才培养力度,先后开展赫哲文化大讲堂、赫哲语言及伊玛堪传承班、赫哲族沙陶技艺培养等培训班,累计培养赫哲族文化人才达2600余人,依托非遗就业工坊,累计培养赫哲文化手艺人3200余人。创新推进口岸电商人才培养,加强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动,以“互联网+”线上培训方式,对全市409名电商商家、短视频创作者开展口岸经济、电商运行专题培训,实现人才成长与技能培训齐头并进。
“学子行 三江情”大学生实习实训
真心实意爱才,搭建同江留才“暖心港”
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持续深化人才服务体系建设,设立16个人才服务窗口、2条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为123名人才发放“边城英才卡”,组建人才服务专业队伍,全力保障子女就学、生活补助、租房补助等多方面福利待遇,不断提高人才服务精准性。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累计投入已超过2000万元,其中兑现各类津贴800余万元,不断增强人才工作生活的幸福感。大力推进人才安居工程,改造人才公寓39套,完善配套生活设施,出台人才公寓运行管理制度,人才住房保障不断优化。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建成佳木斯域内首个人才主题公园,推荐人才参加“三江英才”评选,高规格举办同江市第二届“江城如画里·邀君谱华章”人才日活动,评选出20名“江城名师”“江城名医”,突出人才激励作用,形成“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作用,高质量制作《起点·同江》人才宣传片以及人才推广曲《梦开始的地方》MV,并发布在多个公众平台,平台浏览量达1万余次,着力提升同江人才品牌知名度。聚焦人才成长环境,建成佳木斯地区首个人才公园,打造青年人才之家1处,带动100余名人才研学参观,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尊才爱才氛围,推动人才扎根同江、奉献同江、共建同江。(完)
“才聚三江”“佳人聚佳”“一事一议”人才交流见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