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6月29日电(吴昌林)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哈尔滨市香坊区文化创意特色街区再次“火出圈”。香坊区各街镇和相关部门充分依托不久前相继建成的文化创意特色街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了解端午节知识,挂香囊祈福,品特色美食,购名优商品,观非遗文化展,参加广场露营,赏旗袍秀,看露天电影,领粽子、五彩绳、香包、纸葫芦等小礼品……嗨游、嗨逛、嗨吃、嗨购、嗨赏不停歇,让广大市民游客乐翻天的同时,也度过一个与“粽”不同的端午节。

5月初以来,香坊区三辅三道街的一面创意绘画墙“火”了,彩绘工程尚未完成,就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市民游客专门赶来,配合着涂鸦墙上的绘画内容,摆出各种“高难动作”的造型,拍照打卡,忙得不亦乐乎。这处曾让周边百姓绕着走的垃圾转运点,因文化创意设计赋能,华丽变身为哈市一处新晋网红打卡地。“交香辉映”主题广场、哈锅宿舍“城市文化客厅”、成高子镇伏尔加庄园“景观大道”、向阳镇东兴满族风情街、亚麻文化创意特色街区、文政中医药文化创意特色街区……经过调研分析、踏查选址、创意设计、公开评选、施工建设,目前,香坊区全力打造的15处文化创意特色街区,除黎明街道的黎明大市场街区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外,其余14处主题鲜明、特色突出、风格各异、带着满满文化创意元素的特色街区相继打造完成,在为广大市民游客增添休闲打卡好去处的同时,也为通过文化创意赋能推动城区改造,打造“宜居幸福之都”提供了可供复制推广的香坊样本。

今年以来,香坊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创新驱动、改革赋能、开放合作“四大战略”,聚力打造“香坊真香”区域化品牌,使之成为打造“宜居幸福之都”、展示魅力、“香”拥世界的亮丽名片。该区紧紧围绕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目标任务,结合宣传展示“香坊真香”品牌,动员和组织全区各街镇深入挖掘各自辖区的区域特质、历史文化、现实基础、产业特色、商业布局等存量资源和优势,通过文化创意赋能,对旧有城区进行创意性改造,在全区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创意新颖、优势突出、业态丰富、聚集度高的特色文化街区。经过一番紧张的创意设计和施工建设,14处文化创意特色街区各美其美、相继亮相,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了香坊区的独特魅力,诠释“香坊真香”的多重内涵。街还是那条街,广场还是那个广场,多了文化创意的加持,街道和广场便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市民游客面前:乐松广场、香坊火车站广场的夜晚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农林中医药文化街区、林园路街区无处不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风”,乐松广场、哈东万达展示鲜明的现代商业气息,亚麻街区和哈锅宿舍街区体现了厚重的工业文化历史,东兴满族风情街区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幸福路美食一条街升腾着浓浓“烟火气”,三辅三道街网红墙则在烟火中透着文艺范儿,六顺街满是“六六大顺”的创意元素任谁都想逛上一逛……

——坚持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在推进文化创意特色街区建设工作中,香坊区转变思维,通过政府牵动、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等方式,充分发挥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优势,通过商业化运作、街(镇)企(校)共建、品牌冠名等不同形式,调动企事业单位参与特色街区建设的积极性。哈东万达广场特色街区和乐松广场特色街区借助商家自身的经营需要,以企业为主体,针对特定的消费人群,哈东万达广场建设了恐龙公园、轮滑公园、篮球公园、消夏美食街等丰富业态,乐松广场对“动力星野”夜经济进行提档升级,全新打造“整个YOUNG市”主题夜市,设有露天网红休闲区、限定市集、小吃摊位、潮流舞台、炫酷街区等多个公共区域,满足市民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等夜间文化需求。文政街道的中医药文化街区选址农林街,毗邻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该街区借助大学优势,定位打造哈市目前唯一一条以中医养生为主题的休闲街区,通过中医药文化的展示和互动,让市民游客在休闲打卡的同时,传承中医文化、传播快乐养生、科普中医知识。进乡街道在打造“交香辉映”主题广场时,积极与共建单位哈尔滨交通集团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联建,对废弃公交车进行改造,打造“党建文化车厢”,展示哈尔滨百年公交历史。大庆路街道在对哈锅宿舍街区进行改造时,得到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支持,提供了“哈锅”曾使用过的机械设备和历史资料,使这处街区成为一处工业历史氛围浓厚的“城市文化客厅”。安乐等街道在建设“香遇幸福美食街”时,引入雪花啤酒进行冠名,统一制作外摆大排档,做到整齐划一、文明美观,展示冰城最真实的烟火气息和“舌尖上的香坊”,让市民游客在香坊区度过美好“食”光。

——坚持充分挖掘现有资源,以存量促增量。香坊区在打造文化创意特色街区中,注重充分挖掘和利用辖区现有资源,对长期“沉睡”的资源进行文化创意赋能,做到完善功能与提升品质并重,使其重新焕发新活力的同时,带动周边环境的建设和整治,从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生活品质的提升等方面向“宜居幸福之都”看齐,甚至在注入文化创意元素后,使长期困扰管理者的“老大难”区域变废为宝,一举成为人见人爱的网红打卡地。香大街道在打造香坊火车站街区时,借助香坊火车站这座哈尔滨历史上第一座火车站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广场进行灯饰亮化、提档升级,使这处百年老站成为人们触摸“哈尔滨城市童年”的地标性区域;健康路街道则围绕辖区内一座“花甲”水楼子做文章,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文化创意、空间重构,新增了装饰地坪和休闲座椅,全新设计园艺绿化,使这处老旧区域“蝶变新生”,成为周边群众争相打卡的“香饽饽”;亚麻街区和哈锅宿舍街区则是充分利用辖区内几乎与新中国同龄的“苏式”民居建设的;建筑街道是利用辖区内植物园的一面旧墙,通过文化创意赋能,建设成为一处既书香浓郁,又有鸟语花香、古色古香的“长街红墙”文化创意街区;向阳镇东兴满族村对原有的满族风情街进行提档升级,引入文化创意元素,丰富满族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满族风情浓郁的旅游打卡地。通过特色街区建设,达到徜徉在香坊区的大街小巷,处处见历史、处处显文化的效果。

——坚持与环境卫生整治、创建文明城市相结合。香坊区把对“香坊真香”品牌的宣传推介和积极践行作为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的重要载体,在推进15个特色街区建设中,无不与文明城市和当地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相结合。拆除街区内私搭滥建、清理乱堆乱放、对环境卫生做到清根见底,重新铺设地面,修葺公共设施,进行绿化、彩化、亮化、美化,使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成高子镇民强村在打造特色街区中,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对周边环境卫生等进行全面整治。对乱堆乱放、庭院占道等现象进行清理,请专业人士进行树木修剪,将不规整的栅栏统一进行更换,让街区达到统一整齐的视觉效果,同时在空地补植垂柳及种植牵牛花、万年红、玻璃翠等不同类型花卉,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给人们提供良好视觉享受。原来杂草丛生的荒废土地,经过环境整治,打造成“香坊真香”花海景观。黎明街道选择具有30余年历史、目前已逐步衰落的黎明大市场作为改造对象,在实施以拆除私搭滥建、立面粉刷、牌匾更新等综合整治的基础上,融入文化创意,打造网红“小菜园”交易集市 、网红“人间烟火”夜市。
——坚持依靠群众,形成“我的家园我建设”的可喜局面。网红墙、风情街、主题广场、文化客厅、景观大道等一处处既有“颜”又有“料”的特色街区“无中生有”,身边环境实实在在的改变,既有政府的主导、驻区企事业单位的配合,更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香坊区在创建特色街区,打造“宜居幸福都市”过程中,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充分发挥群众在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让群众在“我的家园我做主”的氛围中,实现“我的家园我建设”。红旗街道网红墙的横空出世,给了周边群众一个大大的惊喜,居民们看到环境变化如此简单,便摩拳擦掌,纷纷到街道和社区“请愿”,也要对自己居住的小区、庭院进行彩绘美化,积极开展了“多彩社区我描绘”等居民共建活动,在整个街道掀起一股共同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热潮。向阳镇东兴村广大村民在得知打造创意街区后,积极为街区建设献良策、谋新招。为了使村庄环境更加整洁美观,村民们按照“门前四包”要求自发收拾房前屋后,彻底清理村屯环境卫生。有些村民主动驾驶车辆或手持工具帮助施工、清理杂草、铺盖道路等,做个人力所能及的事。在征集传统物件进行展示时,村民们翻箱倒柜贡献出“压箱底”的老物件。成高子镇民强村在打造景观大道时,沿街村民发扬主人翁精神,对自家及周边环境进行清理的同时,配合组织者在自家的墙体上进行创意彩绘,使原来普通的一条乡道“实力出圈”变成了移步换景、一步一景的景观大道。
据了解,香坊区将在总结15个特色街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文化创意赋能打造更多文化创意特色街区,让香坊在古色古香、国色天香、鸟语花香中变得更香,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交出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的香坊答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