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3月20日电 题:“世界的黑河”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
作者 许争威 吴梦媛
迟日江山丽,边城涌春潮。早春二月,沉寂了近三年的黑龙江黑河旅检口岸通道正式开启,曾经千里冰封的黑龙江重新焕发了生机。随着寒区试车节、中俄界江冰球赛的举办,边城黑河在轰鸣的汽车引擎和中俄冰球健儿的呐喊声中,焕发出“中俄双子城”的魅力和活力。这一刻,边城人期盼了三年。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边城人破解发展问题指明了新路径。
构建对外开放崭新格局
新时代十年,黑龙江发挥沿边大省优势,主动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拓通道”“建口岸”和“抓重点”等对外开放的思路,构建起中国向北开放新高地,也为黑河对外开放提供难得机遇与支撑。
聚焦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开放龙江”的目标要求,黑河市把开放黑河作为“五个黑河”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改革开放作为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崭新格局。作为中国最北自贸试验片区,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挂牌成立三年多来,瞄准“开放创新试验田”战略定位,推出黑河首创、特色鲜明的制度创新实践案例105项,其中40项获全省复制推广。“多仓联动”、便利化审批、数字化集运、“两国两园”“寒区试车”产业聚集,推动区域跨境产业集群高速发展。伴随黑龙江大桥正式通车、中俄跨江索道建设如火如荼、北黑铁路抢抓工期冲刺发力、黑河保税物流中心(B型)开通运营……黑河市跨境互联互通网络不断提档升级,形成对俄开放合作立体化大通道,构建起沿边开放新格局。
打牢对外开放民意基础
民心相通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社会根基,是更高层次上的互联互通,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沿边城市对外开放、共同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黑河既是历史上著名的“万国商埠”,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首批沿边开放城市,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缘、人缘、文缘优势,塑造了黑河浓郁的异域风情和多元文化。近年来,随着中俄边境区域间在文化、教育、旅游等各领域广泛深入合作,以中俄文化大集、中俄界江冰球赛为代表的中俄文化交流品牌层出不穷。连续成功举办12届的中俄文化大集,已上升为中俄两国国家级、区域性、协作性、机制性和民众性的文化交流品牌项目;2023中俄界江黑龙江国际冰球友谊赛和中俄界江黑龙江国际冰雪汽车挑战赛成为“中俄体育交流年”开篇之作;区域性、规模性、机制性中俄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和品牌项目,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吸引俄罗斯优秀文化“走进来”。
构筑对外开放幸福高地
开放城市,幸福高地。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实现高水平开放的点睛之笔。伴随黑河跨境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力度加大,黑河城市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先后摘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空气质量城市等桂冠。特别是黑龙江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举办,擦亮了黑河“北国养生地 中俄双子城”的名片,凸显出黑河开放、包容、自信的形象气质。“天蓝江清、花海林田、人在画中”,沿江公园风景带,黑龙江大桥公园和观光塔,五大连池火山地质博物馆,“海兰之夜”风情街,小微博物馆群,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主题公园,瑷珲乡野公园、新生鄂伦春族民俗旅游区等景观,不但成为旅游热门打卡地,同时也丰富了城市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向世人展示出黑河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让生态优势的“软环境”,变成招商引资的“硬实力”。
黑河作为黑龙江向北开发开放前沿,将以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更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以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在建设“开放龙江”中打头阵、挑重担、当主力,以开放的姿态,让世界的黑河再次惊艳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