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生活资讯
首页生活资讯
心系志愿服务、脚在田间乡里、笔耕三农沃土 ——投身乡村振兴社会实践的青年大学生刘轩畅
2023年01月29日 08:03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月29日电(王琳)她出生在粮食大省黑龙江,从记事起就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传统教育中体会到农民的艰辛和不易。从2020年考入农林类985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始,这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姑娘的人生目标开始改变。她不止步于获得国家奖学金、专业一等奖学金、优秀大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宣传先进个人等一系列荣誉;优秀村助理、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是对她更好的褒奖。

卜村支教合影
卜村支教合影

  从大东北身赴大西北,她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致力于把所学专业知识化成种子,扎根在乡村振兴的广袤大地上。她是咸阳市卜村和南崖村学生心中的最美教师,是杨陵区蒋家寨村村民眼中的最好村助理,是东北精准扶贫美丽样板的有力传播者,更是陕西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杰出学生代表。她就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当代大学生刘轩畅。

辅导南崖村的孩子功课
辅导南崖村的孩子功课

  心系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种子落地生根

  进入大学以后,刘轩畅同学意识到,钻研专业课程、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是一名优秀大学生的基本目标。同时,求实进取、担当作为,将所学文化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是积极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因此,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支教活动。“事以微巧成,以拙疏败。”她充分认识到,乡村教育是大国基础教育的着力点,更是祖国人才培养过程坚定的奠基石。纵然经历多次培训,她仍不敢掉以轻心,坚持提前备课,做足充分准备,以最佳的精神面貌迎接南崖村和卜村的孩子们。支教过程中,刘轩畅发现这两个村的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很少陪伴孩子,家庭亲子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怕生、不自信,因此她在完成支教任务的基础上,多次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送上孩子们喜欢的棒棒糖,让他们积极乐观面对现实,感受到生活的甜蜜,几次支教过后她和孩子们就打成一片,她用真心实意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好评。每次分开,望着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目光,看着他们不愿松开的小手,她在感动之余也意识到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乡村是中国的基本盘,更是中国能够保持稳定发展的基础,中国乡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她去倾注心血、贡献力量。自此,为乡村振兴极尽所能,成为她大学生涯的奋斗目标。

  2021年夏季,新冠疫情再次来袭,东北地区再赢大考,志愿服务的资源和人员匮乏,令她的家乡面对一场形势严峻的阻击战。临危而上,她带动高中同学十余人毅然投身哈尔滨市道外区团结镇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为疫情防控第一线注入了青春血液。在坚守疫情防控岗位的同时,她的目光始终聚焦在农村老人身上,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们送上温暖与关怀。在此期间,她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了100小时。她忙碌的身影、亲切的问候、无私的奉献,成为团结镇抗疫战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心系农村老人的善举赢得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这更坚定她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念,前行的脚步铿锵有力。

通过绘画板报进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传

  “努力晨昏事,躬行味始长。”助力乡村振兴,离不开投身致力,离不开亲历亲为。大二那一年,学校所在地陕西省杨陵区在大学生中招募村主任助理,她意识到这是体会三农发展、助力乡村工作的绝佳机会。于是,她火速报名参加并成功当选蒋家寨村村主任助理,并迅速开展工作。她联系学校戏曲社,举办“戏曲进乡村,文化暖民心”活动,让广大村民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精彩的文艺表演,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极大地丰富村中老人文化生活;她深入村民家中,用第二学位所学的法律知识,协助村长解决村民蒋志新家中老人的赡养难题,获得了村民的广泛认可;她积极宣传雷锋志愿服务思想,利用村中的公告板制作关于“雷锋精神 永放光芒”的板报,让雷锋精神如清泉在村中永恒流淌;她以身作则,打扫村中公共花园,清理村中公共生活区域,获得村民的真心赞许。

  志愿服务是青年走向乡村振兴的路,是青年扎在美丽乡村的根。村民的认可和鼓励是她前行的不竭动力,乡村的变化和进步是她奋进的活力之源。她以青春的脚步,踏遍村庄每一个角落,深入乡村、扎根乡村,发挥西农青年学子的光与热,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事业中,助力乡村振兴的种子在志愿服务工作中落地生根。

以身作则清扫蒋家寨村庄草坪
以身作则清扫蒋家寨村庄草坪

  脚在田间乡里———投身乡村振兴种子破土发芽

  当“当代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回头,也可以迎难而上。刘轩畅同学选择了后者,让知识有了平台,理想有了底气,灵魂有了根基。

  大二上学期,她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并把研究方向聚焦在农村老人劳动参与和生活质量中。作为项目负责人,她利用课余时间带领队员查阅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文献,数见天明;她多次深入田西村和杜寨村进行预调研,先后采访留守老人20余位,取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调研期间,她积极沟通,以真诚换真心,受访老人都愿与她袒露心声,使搜集的数据更为真实可信。这段宝贵的社会实践经历不仅打开了她参与田野调查的大门,进一步开阔了她的视野,而且使她的调研能力显著提升。

为村民进行扫黑除恶宣传普及
为村民进行扫黑除恶宣传普及

  学校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她积极踊跃参加,作为队长带领8名队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汤峪镇和横渠镇开展为期两周的调研活动。在此期间,她主要采取半结构化深入访谈的方式,对4个村庄共计60位老人的生产生活现状进行深度采访,了解“猕猴桃产业发展背景下农村老人的劳动参与情况对其生产生活的影响”,并整理形成30万字的访谈录音稿。在调研过程中,她充分发挥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群力群策凝聚共识,使调研工作扎实稳定逐步开展。立足村庄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她及时发现村庄老年人在劳动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获得学院指导教师和评审专家组的高度认可。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对于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她迎难而上的坚强动力,在乡村振兴中留下的青春足迹,推动她扎实稳进的步履向前。

  2022年暑假,为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她主动深入基层、走进农户,到家乡所在地区的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贫困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料甸街道北红村开展为期半个月的社会实践。在此过程中,她结合半结构化深入访谈、田野调查法、质性研究等定性调查方法,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参与农业生产劳动,与脱贫户、村干部、帮扶单位、集体和个体经济组织带头人座谈交流,与农村留守儿童谈心,并为该村孤寡老人进行志愿服务。在此期间,对驻村工作队的访谈对她触动极大,她了解到驻村工作开展情况、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村集体产业发展情况和建立返贫检测制度落实情况,这使她对北红村精准扶贫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更深刻地理解了“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艰辛不易,切身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以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投身乡村振兴的种子在田间乡里破土发芽。

在蒋家寨村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
在蒋家寨村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

  笔耕三农沃土——推动乡村振兴的种子开花结果

  “进”字为主,是开展工作的新序曲;“责”字为基,是夯实责任的压舱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青年一代必须明确的责任,更是农林院校学生当仁不让的青春战场。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刘轩畅笔耕不辍,无论是新闻宣传还是撰写论文均取得累累硕果。她参与的村庄志愿服务工作,多次被西农人文公众号记录并发表;她参加的三下乡深入眉县调研情况被祖国网、新型城镇化、搜狐网等国家级媒体采发,受到广泛关注;她结合调研内容撰写的调研报告《产业发展背景下农村老人的劳动参与情况对其生产生活影响》,被评选为2022年陕西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为学校赢得荣誉;她主持的乡村振兴青年创新创意大赛《智农沃土,“蚓”领农业发展》获国家级铜奖;她撰写并汇报的《东北精准扶贫的美丽样板》获2022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校级一等奖;她撰写的《农村低龄老人劳动参与和生活质量关系》文献综述被国家期刊《新型城镇化》刊发。

抗疫志愿服务剪影
抗疫志愿服务剪影

  刘轩畅同学表示,通过近三年参与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自己收获颇丰,不断成长进步。她认为乡村振兴的宣传与推广,对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做好乡村振兴的宣传工作才能让大学生更好地走进乡村、了解乡村,厘清村庄面临的振兴困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深入乡村参与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深入农村,了解农情,服务农民,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最好途径,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锻炼环节。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的第三课堂,更是丰富阅历、开阔视野的绝佳途径。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也是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品德,提高素质,增强改革开放意识的不二法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需要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宣传推广中开花,让实践之花在乡村之中绽放。(完)

【编辑:郭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孙汉仑
刘莎
王宁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高峰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