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7日电 “盼望已久的‘出棚进楼’终于到来了,真是高兴,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对于家住道外区77岁的李玉杰老人来说,能够告别危房残破、环境脏乱的棚户区,是一家人在2022年最幸福的事。
李玉杰老人收获的安居幸福感,正是哈尔滨市棚改居民辞旧迎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哈尔滨市努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733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5.06万户。困扰26.5万户居民多年的不动产证办理、历史遗留的59个棚改项目2.6万户居民多年未回迁问题得到解决。
与百姓住有所居相映衬的是城市功能品质的同步“晋级”。五年来,哈尔滨大力实施省会城市建设提档升级行动,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运行保障力全面提升。
瞄准打造“一江穿城过、一岛在江中”的魅力之城发展定位,哈尔滨新区、群力新区、哈西新区拔地而起,城市骨架大幅拉伸;实施东二环、三环高架体系等路桥项目278个;哈尔滨火车站、太平机场完成升级改造,地铁连通主城六区成网运行;太平国际机场跻身全国十大国际航空枢纽,哈尔滨被确定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城市的影响力吸引力显著提升。
创城带来哈尔滨城市承载功能和形象品质的持续提升,这既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增强城市竞争力的现实选择,也是哈尔滨走向更加和谐宜居、更富发展活力的国际化现代化大城市的必然之路。
每一项坚实城建的背后都是百姓沉甸甸的获得感,折射出惠民理念和民生温度。
于此同时,哈尔滨城市管理也在潜移默化间迎来从粗犷到细腻、从“硬度”到“温度”的嬗变。
“智能公交站牌”展现人性化服务,城市主干街路机械化作业实现全覆盖,主城区垃圾密闭运输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随着一项项具体到鸡毛蒜皮的管理制度出台,老百姓的“天大小事”随时有人管,哈尔滨正从整体形象的焕然一新,过渡到城市管理的精细扎实。
装配了城市文明“升级版”的哈尔滨,正筑就生态与繁华融合发展的和谐宜居之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