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森工农垦油田
首页森工农垦油田
以“匠心”追逐“梦想”——记“大国工匠”刘丽
2022年07月20日 10:58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20日电 题:以“匠心”追逐“梦想”——记“大国工匠”刘丽

  作者 薛丹

  演讲台上的她激情澎湃。

  演讲台下的她严肃沉默。

  从采油队的巡井路走上“大国工匠”的领奖台,从一名普通采油女工成为油田众多一线员工的新晋“女神”,面对鲜花、掌声、敬佩的目光,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8队采油工班长刘丽的脸上却不见一丝自满,有的只是高兴,和这份荣誉带来的责任。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能做的也只是在普通的岗位上将工作做到极致,以‘匠心’追逐‘梦想’。”

  奖章上种出的“英雄梦”

  “奖章,我从小见到大。”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刘丽眼中,父亲刘文生就是她可以用一生去追逐的目标。

  刘丽家中有两个收藏盒,一个里面装满了父亲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获得的军功章,而另一个则装着父亲在油田生产中获得的劳动奖章。

  “他定期都会拿出来擦拭、佩戴,或面露微笑、或眼含泪水,然后再小心翼翼地用布一层层包裹着放好。”刘丽说,小时候,她特别爱听父亲讲这些奖章上饱含血泪与汗水、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那时的父亲眼中总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爸,我以后一定要像您一样,当英雄、当劳模。”在刘丽儿时的心中,那份“不平凡”是如此的让人向往。

  “在和平年代你恐怕不会有机会当上战斗英雄了,但你可以和我一样当石油工人,成为劳动模范。你想呀,石油多重要,没有它,汽车、飞机都动弹不得。向铁人王进喜等英模学习,要成为比我更厉害的人。”哪怕几十年过去了,但刘丽还是清晰地记得,平日里总是一脸严肃的父亲有些亲昵地揉了揉她的头,让她一定要牢记忠诚二字,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这样梦想才会有实现的一天。

  父亲的话,点燃了她最初的梦想——“我要当劳模”。

  “我要当个好工人!”

  19岁,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从技校毕业,成为一名石油工人;上班第三天,独立顶岗;5个月,创造出采油48队更换皮带新纪录;21岁,成为大庆油田为数不多的女井长;23岁,被授予首届“中国石油技术能手”称号……

  “梦想”,光想不努力就永远只是一个梦。而刘丽从未停止过为梦想奋斗的步伐。

  “想要成为劳模,你首先得是一名好工人,但好工人的标准又是什么?”刘丽说,她也曾有过疑惑,随着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采油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石油行业早已不再是仅靠“出大力、流大汗”就能换来滚滚油流的时代了。好工人不仅要“掘地三尺找油,埋头苦干出力”,更要以知识和技术实现创新突破,用智慧换来原油稳产,成为技术型人才。

  刘丽开始思考如何把本职工作干得更巧、更快、更好。而她的第一件革新成果“洗井组合工具”就开了个好头。

  “2002年6月,我开始负责全队50多口水井的洗井工作,每次上井光工具就得带好几样,总重量有15公斤左右,既不便携带,也操作繁琐,我就想着能不能把它们组合到一起,没想到还真成功了。”刘丽说,2.5公斤的组合工具既轻便又可随意切换,一经亮相,就得到了洗井工们集体“点赞”。

  刘丽第一次感受到技术革新带来的便利性与成就感。自此,一发不可收。

  “螺杆泵井多功能电缆护管”就是刘丽创新之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螺杆泵是国内各大油田常用的采油设备。由于需要电力驱动,为安全起见,需要对井口外裸露的电缆段加以保护。”刘丽介绍道,原本用一根铁管或者PVC管做成“L”形包裹电缆,然后埋入地面40厘米以下,但却有不少员工向她反映这个护管存在问题,不牢靠、易断裂,使用后冬季安装电缆困难,有一定安全隐患。

  刘丽决定要解决这个困扰采油工多年的问题,但过程却不是一帆风顺。

  “我最开始的设计是把一根护管分成四部分,管口处则做了豁口设计,这样拆装方便,操作也简单。”但她很快就发现自己设计的护管高度是按选定井设计的,可现场每口井的井口高度不一样,如果全部护管都变成“私人订制”,这项革新就没有推广意义了。

  之后的几天里,她将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思考如何进行护管改进,却始终没有灵感。直到一次,她看见丈夫杜守刚拎着一根鱼竿回家,如同醍醐灌顶,恍然大悟:鱼竿的套杆结构正好可以解决护管长度调节的问题。

  最终完成的革新成果“螺杆泵井多功能电缆护管”,不仅将拆装时间由40分钟缩短到10分钟,还可以随意调整,适应不同高度井口。

  “哪里有生产难点,哪里就有创新的空间。”29年来,刘丽用200余项技术革新成果践行着“我要当个好工人”的不变初心,身体力行地诠释了工匠精神。她研发的“电泵井便携式清蜡设备”结束了大庆油田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每口电泵井配一套防喷管的历史;研发的“螺杆泵井新型封井器装置”填补了国际国内技术空白;因口红灵感而出名的“上下可调式盘根盒”不仅获奖无数,更被她带入央视“大国工匠”栏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向全国人民展示。

  愿为“火种”点亮万千“星辰”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如今的刘丽早已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但她却从未想过停下前行的脚步。

  “独行快,众行远。百花齐放才是春。一个人能做到的贡献不会比一个团队的能量大。”刘丽说,今天的自己对于“好工人”三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好工人”应该是一颗火种,以自身为力量,点燃青年人的工匠梦想。她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播撒出去,辐射带动更多的石油人共同提高、全员创效,为企业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的工匠团队,凝聚起一往无前的发展合力。

  2011年8月,在采油二厂的支持下,刘丽以自己为“代言人”,牵头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刘丽工作室”,教技术、传技能、带作风。

  刘丽对徒弟要求极为严格,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名片意识,只要贴上了自己的名字,就必须精益求精。”

  徒弟邹继艳针对采油工取样过程中油液喷溅、影响含水化验准确率的问题,研制了一个新型取样阀。在试验过程中,刘丽发现取样阀出油口存在设计缺陷,要求她重新设计。可当时创新项目评审在即,邹继艳怕时间来不及,想先用这个“半成品”参评,却被刘丽毫不留情地否决了。

  “搞革新重在‘严’和‘实’,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刘丽非常严肃地告诫她,这样一个“半成品”生产出来应用到井上,作为技能专家是要挨骂的。一段话,把邹继艳说得面红耳赤。后来,刘丽又带着邹继艳研制了一个全新的取样阀,并在第二年获得了大庆油田技术革新二等奖。

  一次,刘丽带徒弟汲红军在一线调研,发现采油队维修班员工调整抽油机毛辫子对中时都是凭经验,用肉眼观察,有时要反复调整好几次,既不安全也影响时率。她就问汲红军想不想做这个课题。但汲红军却认为这个课题小,没什么意思。

  刘丽就在现场给他算了笔账,“假如通过咱们的革新能够保证毛辫子一次对中,每次就可以节约10分钟。全油田可是有几万口抽油机井呀,每口井都多增加10分钟的生产时率,你还觉得这个课题小吗?”

  汲红军明白了这个课题的巨大潜力,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回去后,立即对毛辫子对中问题进行研发革新。

  如今的“刘丽工作室”,已逐渐扩大到涵盖采油、集输等35个工种,拥有12个分会、531名成员的创效“集团军”,累计研发技术革新成果1048项,获国家专利174项,推广成果5000余件,创效1.2亿元,并入选了“新中国70年最具影响力班组”。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刘丽说,在采油一线,自己可能不是最聪明的,但一定要做最勤奋、最敢于突破的。她坚信心有所梦,方能远行。(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李蒋铭
孙汉仑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高峰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