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5日电(齐魏依)小雨(化名)今年3岁了,刚刚上幼儿园,老师发现小雨在幼儿园里精神很不集中,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时总是“慢半拍”,中午吃饭的时候也总是最后一个吃完。老师向小雨的妈妈反映过后,妈妈也发现了小雨的反常之处,喊她的名字经常没有回应,做什么都慢吞吞的。小雨妈妈在网上搜索的时候看到了哈医大四院儿童康复中心的介绍,于是专门带着小雨来到儿童康复中心门诊周大勇主任处就诊,经过详细的评估之后入院进行康复治疗,在治疗之外,老师也给出了在家进行亲子游戏的建议。几周之后,小雨妈妈明显感觉到女儿的变化,连幼儿园老师也夸小雨进步很大。

孩子的学龄前阶段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子游戏又作为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接下来列举几个可以在家里进行的亲子小游戏。
1. “简易拼图”
目标:锻炼儿童思维及精细操作能力。
准备:包装盒、照片、雪糕棒剪子、胶水。
内容:①将包装盒剪下,依孩子的能力水平将盒面剪成多张纸片进行拼图游戏。②雪糕棒拼在一起,用胶水粘贴上照片,再把雪糕棒打散。

2. “杯下寻物”
目标:丰富儿童的感知觉体验,增加孩子注意力。
准备:纸杯,孩子喜欢的食物或者玩具。
内容:将食物藏在杯子下面,给予儿童声音的节奏,变换杯子的位置,让儿童寻找“宝物”。一定要让儿童有成功的游戏体验,也可轮流游戏。

3. “穿越火线”
目标:锻炼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加本体感觉。
准备:胶带,孩子喜欢的玩具。
内容:在走廊或角落用胶带设置障碍,将玩具放在障碍对面,让孩子越过胶带组成的“火线”,解救“人质”。

亲子游戏和幼儿游戏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并且可以调动儿童的积极性,提升儿童思维及动手能力,改善儿童的平衡与协调,使儿童集中注意力,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专家简介】

周大勇
哈医大四院松北儿童康复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学术兼职:
黑龙江省儿童康复专科联盟主席
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常委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委员会儿童创伤康复学组组长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委会编委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儿童康复合作发展联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科普先进个人
第二届黑龙江省康复质控专家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健康服务适宜技术分会专家委员会特邀专家
专业擅长:
2004年开始从事康复医学工作并开展儿童康复,自主创立核心疗法,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取得明显疗效;自主开发康复信息管理系统(RIMS)和“脑瘫儿童康复评定与分析系统”,用于脑瘫儿童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分析和效果量化。在省内率先开展A型肉毒毒素运动点注射治疗,用于痉挛型脑瘫儿童。开展医教结合,融合教育为智力残疾儿童及其它功能障碍儿童“回归主流”提供良好教育环境,包括幼儿园融合教育和学校融合教育。2020年申报哈尔滨医科大学创新科学研究基金-医学临床青年科学研究专项。高危儿早期康复干预;婴幼儿发育迟缓早期干预;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神经发育迟滞康复;斜颈、关节畸形康复;先天性发育障碍康复;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康复;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术后康复;脑炎、脑膜炎恢复期康复治疗;脑外伤及其它脑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等。
出诊时间:
每周一、三上午:哈医大四院松北院区新门诊部一楼儿童康复诊区
每周六上午:哈医大四院南岗院区门诊二楼D区儿科3诊室
挂号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哈医大四院”,请选择“松北院区”或“南岗院区”、“儿童康复中心/科”,即可微信预约挂号。
科室电话:0451-85716386
南岗院区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颐园街37号
松北院区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祥安北大街7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