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人物专访
首页人物专访
不好“糊弄”的老王
2022年05月23日 12:09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23日电(邹莉娜)王宇恒所在的井下作业分公司特种工艺作业一大队,是一支从事大型井作业的专业化队伍,在多种井型间开展“四位一体”交叉作业是工作常态,生产提效的同时,也给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从2008年走上安全岗位的那一刻,王宇恒就深知,抓安全,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行的事儿,没有提刀上马的狠劲,是守不好这条底线的。他给自己定下了“三不怕”的工作目标:不怕累、不怕烦、不怕得罪人。15年来,从安全员到主抓安全工作的“总管”,从“小王”到“老王”,他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凶巴巴”的,在他那儿,谁也得不到特殊照顾,但凡安全上有问题,就甭想从他眼皮子底下糊弄过去。

  抓得严,干活不打马虎眼

  王宇恒发现,吊装作业是最容易滋生“屡错屡犯”问题的“重灾区”。有时候连吊装指挥的队干部,都是边指挥边干活儿,从“源头”上就抓得不严。为了加大检查力度,每次有队伍进行吊装作业,他都会在视频监控室,放大吊装现场,不错眼地盯,遇上违章行动立马叫停。赶上搬家工序,从老井场到新井场,前前后后得6、7个小时,他连饭都是在监控室里吃。

  2021年10月,在一次搬家吊装作业过程中,王宇恒发现负责现场指挥的技术员突然接起了电话,而另一边的吊车,已经把油管吊了起来,等待着落地的指令。王宇恒一看着了急,立马拿起喊话器,可偏偏喊话器坏没了电,他只好放大视频画面,迅速定位到了一名在井场干活的员工,拨通电话后,紧急叫停了吊装工作。“甭管生产上有啥着急的事儿,吊装指挥都不能接电话,这点基本常识都没有?”碰上原则性问题,王宇恒可是出了名的脸酸心硬,转过天倒班回来,这名技术员就被他叫来,在生产例会上做了“检讨”,错在哪儿,以后咋改正,经过一遭儿红脸出汗,犯错的人也长了记性,再也没有过发生过这种违章行为。

  抓得细,一点一滴不含糊

  一针不补十针难缝,安全隐患都是从不起眼的小漏洞“扩散”开来的。抓安全,得从细节上见成效。拿高风险作业许可证来说,一个简单的编号,好多队伍编不明白,一旦到了升级管理的关键时候,就容易“两眼抓瞎”。

  咋能把低标准提起来?王宇恒决定把基层队的干部员工挨个培训一遍,根治“病根”。大队一线员工近300人,每个队的倒班时间都不一样,为了保证在最短时间内覆盖全员,王宇恒制定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计划,从基层队正职干部抓起,把编号中15个字符的背后含义、编写规则解释得明明白白,风险级别咋划分,不同级别的审核人是谁,一项项教,一条条明确,利用一周的早会时间,把20个基层队的队长和书记都教明白了;接下来的第二周,由这20名正职干部进行传帮带,把自己学到的标准要求,教给队里的3名副职干部;第三周,王宇恒把10个队伍的施工现场挨个走上了两遍,遇到还是整不明白的员工,就手把手地教;到了第四周,开始进行闭环考核,发现只有1支队伍弄错了编号,在进行了点名批评考核后,他还制定了许可证编号上传、审核、施工三步走的工作制度。经过一个月的连续出击,彻底解决了许可证编号混乱的问题。

  抓得勤,起早贪黑奔现场

  生产一线抓安全,不但得到一线去,还不能只挂一阵风,得细水长流,才能促进好的安全习惯养成。10多年来,只要队伍不停,王宇恒的安全检查工作就没间断过。

  前段时间,大同、红岗、肇源等地区陆续因疫情封闭,而大队的施工队伍正分布在油田外围,咋上井检查成了个麻烦事儿。安全检查一天也不能停,管理层面停一天,操作层面就松一尺,作为一名经验老道的安全管理人员,王宇恒深知这个道理。为了把10支队伍的井场都走上遍,他提前一天就开始做功课,对照着管控要求,仔细规划第二天的上井路线。一次去采油十厂区块的4支队伍检查,他从肇州兜了个大圈绕路过去,往常1个多小时的路程,整整走了快3个钟头。路程远不说,还要“过五关斩六将”,一来一回光是核酸就做了6次。按照防疫要求,必须全程封闭驾驶,为了不去卫生间,他一路上连口水都没敢喝,直奔井场。一口气检查完了4口井后,早就过了饭点,在车里对付一口面包,就又得急着往回赶……那天,他早上不到8点出发,一直到晚上8点多,才回到了大队。

  打铁自身硬,基层队的安全短板,基础工作中的低标准,王宇恒总是能一把揪住重点。从开始的抱怨到后来的心服口服,随着安全工作水平的提升,大家伙儿都说,不好“糊弄”的老王,不但责任心强,干起工作来,也着实“有一套”。(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李蒋铭
孙汉仑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高峰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