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健康医疗
首页健康医疗
“拉尼娜”来了 专家总结“保暖法则”
2021年11月09日 16:25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1月9日电(孙丽霞 叶鸿)近日,国家气候中心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预计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微博上“今冬北方或出现极端天气”“‘拉尼娜’来了,今冬会是寒冬吗?”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立冬过后,天气逐渐寒冷。不管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在低温环境下,身体的“薄弱”部位如果受寒,则整个人更易感到冷。想要在低温天御寒保暖,只穿厚衣服可能还不够,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哈尔滨妇产医院)多科室专家根据各自科室疾病特点,为广大市民朋友提供一套“保暖法则”,教您如何在低温天气正确保暖。

  神经内科主任何海珠表示,头部是最不善于留住热量的部位之一,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头部受寒血管收缩,易引起血压飙升而发生脑卒中。虽然目前没有确切的解释说明脑卒中与环境的关系,但是临床上,秋冬交替时脑卒中患者比较多,所以季节交替时,中老年人要注意防寒保暖,脑血管病患者更要注意出门戴好围巾和帽子。患有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冬季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注意保暖。脑血管病患者在冬季需要适当的有氧运动,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可以锻炼心肺功能,促进心脑血管的健康。

  骨外科主任唐校光表示,膝关节没有丰厚的脂肪和肌肉保护,血液供应较少,对温度和湿度都非常敏感,受寒易发生退行性变化,出现疼痛、屈伸不利等问题。俗话说“人老就怕老寒腿”,膝盖怕凉,一冷就疼,一吹就肿。膝关节耐寒能力差,膝关节相较于其他关节更容易感受到寒冷。此外,长时间处于寒冷刺激中时,下肢的血管痉挛,膝关节周围的血供不足而缺氧分,新陈代谢能力下降,抵抗力不足,更容易加重膝关节的退变。尤其是冬季,建议大家养成热敷关节的习惯。可将热毛巾拧干后放置于膝关节处,保持约40℃温度,热敷5~10分钟,增加膝关节周边血管的血液循环。对于有慢性滑膜炎的患者,膝盖的保暖尤其重要。其他部位的关节如肩、肘、腕、踝及颈腰椎等均需要注意保暖,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的患者都需要保暖。”普内科主任李晨玲说,在冬季要避免着凉感冒,保护呼吸道,避免接触冷空气及刺激性气体。由于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病毒性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等,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因此,佩戴口罩仍是保护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的必要措施。另外,气温下降,天气骤变,“老胃病”也呈季节性发病,反酸烧心,胃痉挛性疼痛,排便不规律,腹胀、排气多等症状明显加重,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都与气温降低,人体着凉密切相关,需要注意及时增加衣物,也要注意头部、脚底的保温,防止慢性病反复发作的困扰。

  据心内科副主任王蕾介绍,基本上,心血管的慢性疾病都与寒冷相关,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等需要防寒保暖的疾病。无论哪个部位受凉,都会影响心脏,所以,全身都需要保暖。慢性心血管疾病、多种慢性病集于一身的患者、病情不稳定的、脂肪层偏少的、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需要防寒保暖,尽可能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必须处于寒冷环境中,那就要在保证基础行动能力的前提下,根据自身情况加厚衣物,并尽可能缩短滞留时间。

  “糖尿病患者受凉时,机体会引起反射性血管收缩,导致相应器官和肢体的缺血,严重时诱发心绞痛、脑供血不足等问题。”内分泌科副主任刘爽表示,因此,糖尿病患者冬季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头部和足部。冬季天气干燥,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双下肢瘙痒、神经性皮炎、湿疹等多种皮肤问题。要注意保湿,预防皮肤干燥,特别是小腿、脚部等脆弱敏感部位,洗澡、洗脚后及时涂抹护肤。糖尿病病人多伴有神经病变,对温度不敏感,在使用取暖产品时,如热水袋、电暖气、电热毯很容易发生烫伤,增加感染风险。可以选购几双宽松舒适的袜子,睡觉时穿上用于脚部保暖。除糖尿病外,寒冷还对甲状腺、性腺等疾病有影响,甲减患者冬季畏寒怕冷尤其明显。所以天气寒冷时,要注意保暖,且甲减患者要根据检验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替代剂量。

  “冬季虽然寒冷,但产妇坐月子期间也要注意开窗通风。”产后康养中心护士长车成爽强调,开窗时间根据室外温度灵活掌握,避免过堂风、直流风。开窗通风时,产妇和婴儿可到另一个房间。室外寒冷,室内温度也要适度,室内温度控制在22℃~24℃,早产宝贝室内温度可调节到24℃~26℃。妈妈们也不要过度的捂月子,根据室内温度调节穿衣,可以穿长袖衣裤,衣服柔软舒适,宽松透气,出汗较多,及时更换衣服。夜间喂奶的妈妈们身边配备一件长袖外搭,让妈妈们的头颈肩腰部保暖。洗澡之前浴室预热,温度适宜,水温37℃,淋浴5~10分钟,淋浴结束后擦干身体包裹头部。在浴室内穿好衣物后,在浴室门口缓冲一会再进入房间内避免卧室与浴室温差过大引起身体不适等。呵护妈妈的同时小宝贝也不容忽视,宝宝穿衣不要过少或过多,以手暖且无汗为准。宝宝冬季穿衣服,可以遵循“三暖”的法则,即“背暖、肚暖、足暖”。

  进入冬季后,炖排骨、小野鸡炖蘑菇、汆丸子汤、火锅、烤肉…是大家常吃的“御寒”大餐。围产保健门诊营养师孙玉红表示,吃肉的确比吃饭吃菜“抗冻”,这是因为食物的热效应不同。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食物热效应能达到肉类本身热量的30%,而碳水食物和脂肪的食物热效应只有食物本身热量的5%,所以吃肉时,手脚和全身很快会热乎起来,而吃热乎的米饭馒头粥之类的碳水食物时,身体并没有明显感觉热起来。吃肉虽“抗冻”,但不要吃太多。不算禽蛋类,一个成年人一天最多吃100-150克左右的动物瘦肉就可以了。毕竟靠肉类增加的食物热效应有限,肉里面的脂肪含量都不低。其次,对于脂肪含量高的肉类可以选择“减脂”的烹调方式,例如可以用烤箱或空气炸锅烤鸡腿、烤鸡翅根、烤鱼、烤排骨、烤肉或烤鸡翅,把皮和肉里大部分的脂肪烤去一部分,吃之前再去掉肉眼可见的脂肪和肉皮就可以了。最后,如果想吃炖肉、红烧肉,就可以选择猪梅肉、牛腱子肉、牛上脑等低脂肪含量的动物瘦肉。而炖肘子、炖整鸡时不能提前去掉动物皮,可以在吃的时候去掉皮和肉眼可见的脂肪,只吃瘦肉部分。(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李蒋铭
周志博
孙汉仑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高峰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