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人物专访
首页人物专访
刘振坤:培养出龙江首个“亚洲栏王”
2021年09月02日 12:12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9月2日电 题:刘振坤:培养出龙江首个“亚洲栏王”

  中新网记者 王妮娜

  13秒72,当这一成绩在电子记分牌上显示出来时,上万人的体育场在错愕了几秒钟沉默后,瞬间沸腾了,杨光拿下了男子110米栏的金牌。

  这是1987年11月29日,黑龙江运动员杨光在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夺冠,成为新一代“亚洲栏王”。站在场上,杨光的教练刘振坤激动不已,终于,从零教起的14年间的辛苦,在这一刻全兑换成了喜悦,值得!

  亚洲栏王

  “杨光是从伊春体校篮球队转到田径队的,身体素质好,我看出他是个‘跨栏’的好苗子。”刘振坤说。

  1979年底,杨光进入黑龙江省田径队中的110米栏队,跟着刘振坤训练。此前,他在伊春市体校打篮球,1米87的个头,在篮球队并不是很有优势,但他腿长,当时他的教练吴中凡就给刘振坤写了一封信,推荐杨光进入省队的110米栏项目,将这封信让人转交给了刘振坤。

  当时,黑龙江省的110米栏项目正缺队员,于是,一个星期后,杨光来到了黑龙江省田径队的田径场,进行测试。

  “他跑的姿势不对,但弹跳好,脚小,穿40号鞋,这对于过拦有优势。”刘振坤说,虽然当时队里领导不太同意收杨光进队,但刘振坤觉得这是个“好苗子”,就做了领导的工作,杨光进入了省队训练。

  当年冬天,刘振坤带着杨光到广东冬训,从最基础的跑步的姿势教起。“田径中的跑步要特别规范,前后腰要稳,抬腿有后蹬、摆臂有角度。”刘振坤说。

  这样,一整个冬训期5个月后,杨光就基本成型了,跑起来一看就是专业田径队员了。

  杨光的110米栏水平不断进步,到1985年左右,他的成绩达到了13秒7,已进入了全国顶尖水平。

  1987年,全国举行田径室内锦标赛,这是全国刚开始举办此项比赛,杨光以13秒5的成绩,打破了110米栏的全国纪录。之后,他又在1987年取得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的冠军,当年又参加了亚洲田径锦标赛,成为了黑龙江第一个亚洲“栏王”。之后两年的全国锦标赛上,他都是110米栏项目的冠军。

  黑龙江首个110米栏专业队

  今年74岁的刘振坤是辽宁本溪人,他从小就热爱体育,小学3年级短跑项目就很好,之后到本溪市二中参加了辽宁省中学生运动会,因为成绩好,就进入了辽宁省田径队,在1964年8月,开始练习110米栏项目。

  经过一年半的训练,刘振坤参加了全国青年比赛,在唐山分区赛中夺得了110米栏的冠军。

  “我当时被国家队看中了,1965年11月进入了国家队,经过5个月的冬训,我就达到了健将水平。”刘振坤回忆说,健将水平是中国运动员的最高级别。

  1974年,中国的田径项目在停止了3年后,开始恢复训练。28岁的刘振坤在1975年举行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了110米栏项目的第3名。

  1975年底,因为刘振坤的妻子到了黑龙江省工作的原因,他也到了黑龙江省田径队担任110米栏项目的教练。

  “在这之前,黑龙江没有110米栏项目,我来了之后新设的。”刘振坤说,这也是黑龙江省第一个110米栏的专业队。

  顺脸上淌“泥汤子”

  建队的头两年,训练条件非常艰苦,训练量也很大。“每天训练六七个小时,跑道是土的,表层土特别松,训练之前要浇水,然后再用碾子上去压实,要不然扬灰非常严重。”刘振坤说。经常半天训练完,教练和运动员的脸上、身上汗水和土都混合成在一起,顺着皮肤往下淌“泥汤子”。

  “当时,训练手段和方法都不多,训练器材也很少,你像现在有无数种”,刘振坤说。110米栏项目对力量、速度和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为了给队员提高这些方面的训练,刘振坤自己想了很多办法。

  一组哑铃片和沙袋就是刘振坤经常用的训练器材。

  “为了训练腹部力量,我就拿一块板,让运动员在上面做仰卧起坐,再做‘背起’,可以负重做,为了锻炼上肢力量,就让他们举哑铃片。”刘振坤说,一组哑铃片还可以训练胯骨力量,队员手里拿着哑铃片,放在大腿外侧,然后通过大腿抬起,锻炼胯骨的力量。“腿上绑上沙袋,抬腿绕圈,也能增加胯骨的力量。”刘振坤说。

  1978年,黑龙江队员冯志权获得全国110米栏预选赛的冠军,在400米项目上破了全国纪录。

  到1979年,黑龙江省110米栏队有了4个队员,全是从哈尔滨体校选上来的。到1985年,这些队员基本成型了,有的队员进入了全国比赛的前6名,最好成绩是14秒10。

  1992年,亚洲田径(青年)锦标赛上,林荣生获得110米栏冠军。

  教练要“抠细节”

  从1975年到2007年,刘振坤在黑龙江省田径队的110米栏项目组当了32年的教练,将黑龙江的110米栏项目带进了中国第一梯队,还培养出了杨光这样的“亚洲栏王”,多年的教练生涯,让他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训练方法。

  “教练就是一个老太太,总得叨咕,老得提醒他们,要改进的姿势。”刘振坤笑着说。

  在刘振坤看来,运动员训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新队员刚学,“这时,他们啥也不懂,就是要模仿别人”。刘振坤说。

  第二阶段,就是记住动作了,也什么动作都可以做了,但是不规范,这一阶段,教练总要反复强调技术、动作的重要性,让运动员在大脑中有正确的概念,通过反复地训练,掌握动作重点。

  第三阶段,就是运动员已经形成了身体的“自动化”,就是“闭着眼睛也能跨过栏”,这一阶段就是反复抠细节。对于110米栏项目,每一个细节都得抠,细节决定成败,“有时,一个小动作就可能要反复练一两年。”刘振坤说。

  在运动员的训练中,刘振坤不断发现每个运动员的不同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最终让运动员达到高水平。

  1987年,刘振坤获得了国际田联和国家体委授予的优秀教练员称号;2002年,刘振坤获得国家级教练称号,这是黑龙江省田径项目上,第一个获得此称号的教练。

  去年7月,73岁的刘振坤在退休13年后再“出山”,被黑龙江省田径队邀请回来,专门给一名110米栏的“好苗子”训练。

  两人相差50岁,但沟通无障碍,这名队员的成绩也大幅提高了。

  与以前的训练相比,刘振坤现在觉得体能训练器材太多了,非常丰富。

  “过去训练时比较危险的动作,现在通过器材的科学改进,都可以规避了。”刘振坤说,现在,下蹲架下面还有个架,能保护运动员,防止受伤。

  如今,刘振坤每天仍带着这名队员训练,为备战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做着最后的冲刺。(完)

【编辑:郭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吕品
李蒋铭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