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13日电(李东泽)伴随着“工业强市”百千亿工程的时代强音,五月大庆,桃红柳绿,贵客盈门。
百万游客刚刚离开,近日,55位陶瓷行业企业家如约而至。4天行程,他们见证了大庆330万件高端卫生瓷项目投产的希望之火,也在大庆陶瓷行业峰会上,畅想起大庆陶瓷产业的辉煌未来。
5月11日,他们带着大庆人招商亲商爱商的诚挚之情,陆续回到各自所在的城市。
他们在离开大庆的同时,也把投资大庆的信心留在了这里。大庆的优良营商环境,一次次地破除人们“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偏见。
正是他们中有人率先投资参与,大庆抢抓机遇、专班推动的先进陶瓷产业,在短短两年间便树起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行业“标杆”。
“恰逢其时,前景可观”,全国行业精英看好大庆先进陶瓷产业,并且在此次峰会上,和大庆经开区签订5个重点项目,达成10多个意向项目。
企业家们纷纷表示,大庆政务服务高效快捷,最低生产要素保障供给,还会吸引更多投资者加盟,大庆建成“全国先进陶瓷出口基地”指日可待。
大庆,从来都是一个勇于创造奇迹的地方。
石油大会战燃起的精神之火,驱动着大庆人在打响转型发展“新会战”的新征程上,攀越一个又一个高峰。

择机而动
——比南方城市提前半年投产,大庆让更多人看到商机,坚定信念
全国陶瓷行业领军人物吴江龙,是业内第一个跨过山海关,来到东北吃螃蟹的那个人。
2019年10月签约,2020年3月迎战疫情,由他投资的年产300万件高端卫生瓷项目,正式入驻大庆经开区。
他说,这个项目即使是落在南方先进城市,一期30万件高质量建成投产,也至少需要18个月,然而在大庆,仅仅用时7个月。而且,二期100万件用了11个月,也已投产,三期200万件也于近期开工建设。
这般“大庆速度”,折射的是招商引资、加快转型振兴的“大庆态度”和“大庆服务”。
五制服务、市区两级的专班推动,轻资产入驻、股权投资、基金支持……让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生意人吴江龙,既感动又佩服。作为回报,他在原计划6.3亿元投资的基础上,又追加一个亿,建设年产20台套卫浴智能生产设备项目,同时积极为大庆招商引资。
看到吴江龙的大庆智陶瓷业逐日壮大,过去给他建在唐山、佛山和潮州等地的企业做配套的合作伙伴们,也都在一年后尾随而来,先后在大庆经开区投资建设原料制备、包装制品、出口木托、智能盖板等产业项目。
而且,在5月份黑龙江(广州)重点产业合作交流推进会、这次大庆陶瓷行业峰会上签约的陶瓷手模、熔块、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等项目也即将启动建设。
“龙头高昂,龙尾劲摆”。然而在当初,情形并不是这样。
当初,很多同行不太看好到大庆投资,就连和经开区签订了合作意向的广东泰妮,也是在谨慎地观望了一年之后,才在黑龙江龙粤产业合作推进会上签订正式协议。
现在,在这次峰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业界精英们,亲眼看到大庆先进陶瓷产业园的变化,更多了解到大庆发展陶瓷产业的优势和潜力,情不自禁地说出了他们真实感受,“变化太大了”,“真没想到”,“前景可观”……
5个合同项目、10多个意向项目先后达成,足以印证他们思想认识的大幅转变。
还是在这次峰会上,他们还敏锐地捕捉到大庆建设百年油田、开发页岩油的历史机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博士、河北勇龙邦大的董事长、华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的副院长、广东浪鲸卫浴的总经理,决定和大庆智陶瓷业结盟,研发生产油田专用陶瓷支撑剂。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吕琴,及时掌握着这些企业家的动向。她断言,还会有更多人到大庆投资。

观势谋局
——抢抓国家战略、传统陶瓷转型机遇,大庆陶瓷产业布局实现三大转变
峰会期间,看到企业家对投资大庆陶瓷产业的极大热情,大庆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圣慧不时会想起那一次次目光笃定的探索。
2018年底,落实省委省政府研究“发展俄气利用产业”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启动谋划天燃气利用特色产业。
经开区闻令而动。在能源消纳型产业中,精挑细选一番之后,结合市情实际,研判陶瓷产业可行,并于2019年1月报请市政府,被市政府采纳列入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争当“排头兵”行动计划。
经开区推进专班随即成立,并于当年7月,委托国内陶瓷行业权威机构、国家行业规范编制单位——咸阳陶瓷研究院进行产业调研和规划论证。
双方携手,远赴唐山、佛山、潮州、彭州等传统陶瓷主产区深入调研。3个月,不辞劳苦,日夜奔波,不仅摸清了行业痛点,还编制出发展规划。
彼时,我国卫生瓷年产量超过2亿件,占世界总产量的四成以上,“卫生瓷出口大国”地位巩固,而且在“一带一路”建设、欧亚经济联盟成立的国际背景下,卫生瓷市场空间广阔。
在国内,城镇化进程加快,卫生瓷内需空间巨大。同时,传统陶瓷产业产能过剩,伴随生态文明进程,绿色、可持续的陶瓷产业成为新挑战、新方向。
在东北,除辽宁有一家年产60万件卫生瓷的生产厂,再无第二家。东北一区加上西北五省,卫生瓷产量还不足全国的3%。
综上因素分析,大庆发展以出口型高端卫生瓷和工业陶瓷为主导的先进陶瓷产业,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恰逢其时。而且,大庆所拥有的原料和燃料成本优势,能够完美地解决陶瓷行业这两大痛点。
带着十足信心和底气,经开区将一份论证详细的陶瓷产业发展建议,呈报给市委市政府。市政府决定经开区负责建设先进陶瓷特色园区,并且成立分管副市长统领,工信、科技、商务等部门参加的推进专班。同时编制《大庆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及招商方案》,配备出台《抓招商促发展八条措施》予以引导和支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市区两级推动下,大庆发展陶瓷产业方向清晰,信心坚定。伴随精准招商、驻点招商的铿锵脚步,大庆发展先进陶瓷产业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对接全国40余家陶瓷企业机构,多次组织或参加全国陶瓷行业发展论坛等各种形式的技术交流会、专题推介会,结实百余名陶瓷行业企业家……
陶瓷行业领军企业唐山森科来了,陶瓷产业研究权威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来了,森兰特、浪鲸、泰妮、万益等行业大咖也都来了。
短短两年间,经开区谋划产业链节点项目47个,计划总投资160亿元,现已拥有投产项目3个、在建项目3个、年底前新落地项目7个、达成意向项目30多个。
集群项目显现,多元业态初具。当初摸着石头过河,如今形势一片大好。
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经开区大刀阔斧优化升级。在园区规划上,由园中园变成独立园区;在发展规模上,由100亿提升到500亿;在业态选择上,由一个卫生瓷产业集群,扩展到工业陶瓷、耐火材料等五大产业集群。
时下,经开区近30万平方米先进陶瓷产业园,满眼都是土地平整、楼体拔高的繁忙景象。

扬长补短
——配齐配强专班力量,供给东北最低要素成本,打造东北最优营商环境
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位于边陲东北的大庆与南方先进城市竞相发展,何以在陶瓷领域站稳一席之地?
除去一样的“天时”因素,大庆在“地利”上有一定优势。原料上,大庆周边300公里范围内,依安县的高岭土、水曲柳县的粘土,其他地区的磁石、长石、黑泥,符合生产标准,可为企业节省运输和原料成本20%;燃料上,俄罗斯和大庆自产的天然气,量足价低而且清洁,相比在南方使用液化气,可为企业节省成本25%;用电上,大工业优惠电价可为企业节省成本20%;运输上,搭乘哈欧专列出口,可提高企业的产品周转率。
今年,经开区还在谋划生物质制天然气,作为先进陶瓷产业园第二气源,届时天然气价格会更低、更有吸引力。
然而,这些都只是相对的,“人和”才是绝对的。
早在3年前,吴江龙就想在南方城市选址,后来大庆推进专班联系到他,尽管陪他把大庆周边的原料市场都摸透了,但他仍然观察了一年多,才最终决定投资。
让他真正下定决心的,是大庆一班人的工作作风。他说:“书记、市长带队招商,甘愿给企业站台,相关部门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承诺即兑现。”
广东泰妮董事长王昌苹深有感触。“当年到经开区考察,他们指着一片荒地,说要建设产业园,年底前一定建成,我还不太信。”他说,“没想到这么快,园区就出规模了,这才促使我签订正式协议。”
大庆经开区先进陶瓷产业推进专班负责人薛剑坤说,为推动落地项目加快建设,管委会领导亲自领队多管齐下:一边按照不同细分领域企业的差别需求,定制化代建厂房设施,供项目轻资产“拎包入驻”,租赁使用;一边多方协调,加快项目手续办理,降低生产要素和运营成本;一边尊重企业意愿,结合产业链关键节点为企业招商配套,促进产业集聚化、联盟化、互补化发展。
他还告诉记者,为保持产业发展的先进性和持续性,杜绝同质化竞争,更好地保护企业利益,市区两级严守环保红线,在招引高科技绿色节能项目的同时,引导企业先升级工艺、后转移落地,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泥浆,经过循环处理后均能够回收利用。同时,每个产业集群或细分领域,先行谋划落地一家龙头企业,重点为其延伸配套,优先扶持做大做强,形成既遍地开花也一枝独秀局面。
严把准入门槛是为了拥有长远未来,把服务做到企业心坎才能实现产城两旺。
入驻大庆先进陶瓷产业园的项目企业,各个经得起检验,各个都感受到温暖。吴江龙说,集团总部已经把大庆作为最大公司来培育,他更想在大庆安家。
吕琴在即将离开大庆时,对送行的工作人员表示,连日来通过对大庆营商环境的考察,她坚信投资不仅要过山海关,而且过了山海关,就要到大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