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中新记者看龙江
首页中新记者看龙江
安达市特殊教育学校书记、校长解成红:为折翼天使插上希望的翅膀
2021年03月07日 12:04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3月7日电(记者 刘锡菊)解成红,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在这个平凡又特殊的岗位上,工作了12个春秋。12载的奋斗历程告诉解成红,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付出全心爱,必会赢得满天花。

  用心呵护孩子的成长

  聋哑、智障、自闭……

  微笑、守护、搀拉……

  这是两组不同场景的对应,也是安达市特殊教育学校里的别样风景。

  解成红是普通教育出身,转岗到特殊教育的。刚开始,面对这些有着不同“缺陷”的孩子,她不知道怎么和孩子们交流。孩子们的世界没有声音,没有影像,或者不能站立、行走,或者无法说话、思考。

  张涛是一个先天听力障碍男童,父母都是聋哑人,在孩子几个月的时候,母亲就离家出走,杳无音信,父亲于2010年3月,送孩子入学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从此,解成红就成了张涛的“临时妈妈”:洗衣、洗澡、生病照顾、换季买衣买鞋,到了周末就带他回家,象对待亲儿子一样照顾他,并负担了他的全部生活费用。慢慢地,小张涛不再自卑胆怯,愿意表达了。有一次,解成红为小张涛穿衣服时,他突然打着手语叫了解成红一声:“妈妈!”,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那一刻,解成红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意义,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小张涛已经长大,成为一个乐观向上、学习优秀的孩子。2018年,解成红被黑龙江省妇联邀请到黑龙江电视台参加全省首届十佳“龙江好母亲”颁奖典礼,张涛和几个孩子上台为她献花,并用手语演唱《好大一棵树》,唱着唱着,孩子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现在,解成红有近百个像小张涛一样的孩子,他们都亲切的叫她“解妈妈”。在解成红的影响下,学校每个老师家里都有一张 “爱心小床”,大家把周末不回家的孩子都带回自己家里,组成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

  用爱走进孩子的内心

  解成红认识到,只有走进残疾孩子内心,因材施教,才能帮助他们快乐、幸福地成长。解成红带领教师们远赴上海、北京等地学习,还和学校的几位老师拿到了国际心理咨询师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学校也成为黑龙江省首批标准化特教学校。

  2015年,学校成立了送教小组,为重度残疾、家住偏远无法来校就读的孩子提供送教上门活动,其中93名特殊孩子已经解决生活自理,能够正常交流,35名孩子学习了简单的文化知识。

  如何让这些特殊的孩子未来“能生存,会生活,过得好,有尊严”是解成红一直牵挂的事。

  她带领教师们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一起自编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等教材,开设了地毯绣、钻石画、手工串珠、糕点烘焙等技能课。学校院里创办了“爱之道”烘焙坊,自创办以来,每天都有一群“小西点师”忙活着做咖啡、做糕点、制作生日蛋糕,他们做得有板有眼,像模像样。

  “虽然这些孩子在联想力、逻辑思维能力上弱一点,但是对事情的执行力却很强。比如,做蛋糕,5分钟的打蛋程序,他们做得绝对规范,只要学会了一项技能,他们做起来比普通人还要好。”解成红骄傲地告诉记者。

  22岁的孙鹏和24岁的祖旸,经过长时间不断重复地训练,已经可以给专业的烘焙老师打下手,和面、揉面、清洗烘焙的器皿、包装等等。祖旸的妈妈曾对解成红说:“这孩子小时候被医生确诊为智力残疾后,我就在想,他这辈子完了,我得拼命赚钱养他。哪晓得他现在竟然还学会了烘焙技术,将来就能够挣钱养活自己了。”

  “是伟大的党、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给予了他们特殊的关爱和温暖。”现在,爱之道烘焙坊的产品在安达市内已经小有名气,孩子们也向这个世界证明了,他们不再是累赘,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有尊严、有能力、肯吃苦、能自立。

  谈及三八妇女节的感言,解成红表示她最大的心愿始终是希望残疾孩子能有尊严地活着,像普通人生活。“这不光是我的心愿,也是我们全家人的心愿。”解成红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自己的工作,给孩子从小树立了榜样,她的孩子从小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自律性非常好,而且还关心学校孩子们的成长。

  12年来,解成红虽然付出了很多辛苦,却收获了最多的幸福。“未来,我愿倾我所有,为折翼天使插上希望的翅膀,让他们能飞,会飞,而且飞得更高更远。”解成红如是说。(完)

【编辑:王玉珠】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琳
王妮娜
魏来
范英杰
吕品
郭璨
李香梅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