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打快牛”会适得其反
2021年01月19日 15:59 |
来源:本网综合


有个成语叫“鞭打快牛”,讲的是一个寓言故事:水牛跑的越快,犁的田越多,被鞭打的就越多。反而是黄牛不用干活,在旁边悠哉吃草,还不挨打。最后水牛挣脱犁枷跑了。
这种“鞭打快牛”现象在团体管理中屡见不鲜,但在党政机关的管理中尤为突出。在全面从严治党态势下,一些领导干部在日常管理中不敢担当,怕惹麻烦、怕“丢选票”、怕民主测评“出洋相”,对为官不为者和庸懒散浮拖者的“慢牛”睁只眼闭只眼。但为了推动本部门(单位)工作的开展,他们总是把大小事都压给积极主动、责任心强、能力素质过硬的“快牛”来办,使其难堪重负、苦不堪言。
“快牛”平时干的事情多、惹的麻烦多、挨的批评多、得罪的人多、出错的机会也多,他们在评优晋级、选拔任用提拔时往往靠边站。相反,一些混日子、泡病号、开小差的“慢牛”,虽然无功,也难“有过”,考核提拔时往往占尽“便宜”。
这种“鞭打快牛”的管理方法,既挫伤了“快牛”的积极性,也纵容了“慢牛”不思进取的惰性,更不利于部门(单位)整体战斗力的提高,领导干部在管理工作中要敢于担当,采取以下措施坚决予以戒之。
爱护“快牛”。根据本部门(单位)实际,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让工作实绩与提拔、重用、培训、机遇、领导关爱都挂起钩来,并逗硬执行,特别是要完善落实容错免责机制,让“快牛”多吃草、“慢牛”挨鞭子,进而形成“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生动局面。
鞭策“慢牛”。多做“慢牛”的思想工作,指路子、压担子,赶“慢牛”上架,使“慢牛”迈开步子、甩开蹄子,赶上“快牛”。
激励“快牛”。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导向,让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快牛”真正得到重用、充分施展才华,让“拿钱不干活、当官不作为”的“慢牛”没有市场。(张茜)
【编辑:王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