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2月4日,杨威林像往常一样,准时来到罗萧跆拳道搏击学校进行训练,除了周末他每天都要在这里训练6个小时,重复的动作,反复的练习。
“我来自黔西南兴仁市大山镇偏远的布依族村寨,2013年7月的时候,参加了罗萧跆拳道搏击学校的课外公益班,开始接触跆拳道,这样的机会对我们来说很宝贵,所以每天下午五点之后还有在课余的时间就会去练习跆拳道。初中毕业后,我就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就外出务工,但是没有一技之长,很难立足。”
“后来我被罗萧学校特招进第二公益校区教练班进行训练,经过培训和刻苦的训练,学校还送我到省体校,市体校进行学习,在学校领导和其他资深教练的帮助下,现在我已经是罗萧学校清镇分校的总教练。平时我也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民兵训练和安保等工作,希望能出一份力。”
跆拳道改变了杨威林的生活轨迹,他很感激有这样的机遇,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

卢苇和杨威林一样是来自大山镇的布依族少年,出生于2000年,十六岁开始接触到跆拳道,虽然年纪小,接触的时间较短,但是这个小小少年,经过自己刻苦的训练,严格的要求,已经是企业里面的主教练。
问到未来的期许,杨威林说:“现在有了固定的收入,已经实现了在省城贵阳安居乐业的梦想。”对于未来这位少年希望将老家一起成长的少数民族伙伴们都带来省城贵阳工作。卢苇则表示:“现在我会好好的练习,以后也好好的教别人,让大家都能强身健体。”
丁秋林,仡佬族,来自铜仁市思南县大河坝。这位高高瘦瘦的少年,在专业上一点也不含糊,出生于1995年,是三位少年中年纪较大的,也是接触跆拳道最早的,2011年开始学习,目前已经十个年头。

丁秋林说:“我们那个地方过去还是很贫困的,到我家那里要翻几座山,路没通,交通闭塞,现在已经好了。初中毕业后,成绩也不太好,跟着师傅学习跆拳道,自己也感兴趣,想往这个方向发展,于是找到罗萧教练,就到罗萧跆拳道搏击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进行职业资格证的考试,现在已经是会展城分校区的负责人与总教练。”
三位少年工作的单位罗萧跆拳道搏击学校的负责人罗萧介绍说:“校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杂费都会根据情况进行或减或免。目前学校学员有三千到四千人,其中少数民族占了20%,现在管理层以及教练团队中占了10%。”

近年来贵阳市推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尊重少数民族职工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鼓励企业招收少数民族员工,表彰奖励各民族联合创业方面的典型,禁止招工上的民族歧视等。涌现了大批像罗萧跆拳道搏击学校这样的企业。
在罗萧跆拳道搏击学校中除了杨威林、卢苇与丁秋林外,还有熊贵权(苗族)、罗海龙(彝族),张小波(仡佬族)等,他们来自贵州各个乡镇,依靠自己刻苦的训练以及企业的培养,经过选拔培训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在这座城市扎根。
这帮少数民族少年的梦想一直都是炙热的,他们表示:“会将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其他人,跆拳道忠孝礼义的品质也要继续发扬”。
罗萧跆拳道搏击学校校长罗萧介绍说:“在罗萧跆拳道搏击学校,教练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和进步,以后学校新增教练员继续从民族地区和脱贫攻坚一线选拔”。 (韩玉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