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健康医疗
首页健康医疗
哈医大一院普外科裴铁民教授证实跨膜粘蛋白MUC13能够作为肝内胆管癌的独立预后靶标
2023年03月30日 14:17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3月30日电(郎庆赋)肝内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由于肝内胆管癌具有进展迅速、化疗高度耐药以及复发率高等特点,导致其五年生存率极低。

  因此,迫切需要明确肝内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MUC13 最近被报道在一些人类恶性肿瘤组织中扮演着癌基因的角色,而其在肝内胆管癌中的确切功能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近日,裴铁民教授团队首次证实跨膜粘蛋白MUC13能够作为肝内胆管癌的独立预后靶标,并探讨MUC13作为肝内胆管癌中的促癌因子,发挥促进肝内胆管癌增殖、侵袭和转移的作用。

  前期利用公共大数据及肝内胆管癌样本库分析筛选出MUC13为潜在的肝内胆管癌诊断标记物,同时深入挖掘MUC13在肝内胆管癌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发现MUC13通过EGFR/PI3K/AKT信号通路来促进肝内胆管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该成果被国际高水平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收录并已正式发表。

  裴铁民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表明:MUC13 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并且其高表达与血管侵袭、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不佳密切相关。体内和体外实验证明MUC13可以通过活化 EGFR/PI3K/AKT 通路促进肝内胆管癌细胞的进展。MUC13 可以与 EGFR 直接结合而促进 EGFR 二聚化并抑制其内陷化,最终导致 EGFR 活化。MUC13是miR-212-3p 的靶基因,MUC13 在肝内胆管癌中的高表达要归因于 miR-212-3p 的低表达,并且 miR-212-3p 的启动子异常高甲基化是导致其低表达的主要原因。

  裴铁民教授课题组着力于将该成果向临床进行转化,并于2022年成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8 1 0632169.7)。此专利研发了MUC13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具有高灵敏度的特性,能够为肝内胆管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提供检测支持,既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又能够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发展阶段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具有较大的转化价值。

  国内著名普外科专家孙备教授表示,肝内胆管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是肝脏系统排名第二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对化疗耐药、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于20%。裴铁民等人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肝内胆管癌的分子标记物,还为肝内胆管癌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同时申请了发明专利,为进一步临床转化提供了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研临床转化价值。

  裴铁民,1985年6月生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星联青年学者,哈尔滨医科大学优秀科研工作者,黑龙江省医学会肛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任黑龙省慢性病管理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2项,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1项,黑龙江省教学课题2项,2022年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杰青项目资助。发表本专业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 6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5.083,并于中华核心期刊发表教学类文章3篇。

  临床方面,擅长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结直肠肿瘤、胃、小肠疾病以及肛周常见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少见病方面,裴铁民教授团队成功开展多例直肠脱垂的经肛手术包括Altemeir手术和Delorme手术,且术后恢复良好,为重度直肠脱垂患者解决病痛。此外,裴铁民教授在2018年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肛周重症坏死性筋膜炎治疗中的应用》荣获年度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奖,该技术的应用在临床上大大缓解了重症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痛苦和治疗周期。(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孙汉仑
王宁
刘璐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高峰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