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13日电(田为 曹玥 曹威)5月12日,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于波教授,副主任李述峰主任医师带领曹威副主任医师、谭金峰主治医师及徐健技师等多学科团队成功开展了黑吉两省首例脉冲电场消融+左心耳手术,并取得满意的即刻手术效果,体现了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在房颤介入治疗领域技术的领先。

术前于波教授与曹威副主任医师讨论治疗方案
今年74岁的王大爷,有房颤病史十多年,但一直没有引起重视。最近突发脑梗,脑梗后生活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王大爷才了解到原来他觉得没啥问题的房颤才是导致脑梗的“罪魁祸首”。为了预防再次发生脑梗,王大爷来到哈医大二决定彻底解决他的问题,以期改善生活治疗。
左心耳是人体的左心房里一个类似耳朵样的小囊,当房颤发作时,左心房失去有效搏动,左心耳内血流会变得异常缓慢,从而容易淤滞而形成血栓或血块,这些血块进入大脑血管后就会引发卒中的发生,轻则致残,重则会失去生命。

曹威副主任医师和徐健技师进行手术
于波教授和李述峰主任团队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后,曹威副主任医师和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脉冲电场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患者房颤病史时间比较长,传统的消融术式对于此类长程持续性房颤成功率可能比较低,因此决定应用近年来新兴的脉冲电场消融术,与现有的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术相比,具备心肌特异性消融的特点,提高手术成功率并且能够进一步降低能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避免邻近组织器官如食道、膈神经受到的附带伤害,使患者得到持续的健康收益和生活质量改善。

X线下对不同肺静脉进行脉冲消融时导管形态
经过术前充分的筹备,由曹威副主任医师、谭金峰主治医师及徐健技师和导管室医护人员实施手术。术中,脉冲能量每次释放过程仅2.5秒,每根肺静脉释放脉冲能量4次,依次对四根肺静脉进行了脉冲消融;患者的肺静脉均完成了电隔离,总消融时间共计14分钟,之后又进行了左心耳封堵,整个手术用时1个半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效率大大提高。术后患者各项体征正常,安全返回病房,无任何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发生。
李述峰主任医师介绍,目前治疗房颤最有效的方法是导管消融术,可有效预防房颤复发,减轻患者症状,射频消融术和冷冻消融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消融方法。近年来脉冲电场消融作为房颤消融治疗的重要创新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治疗。脉冲电场消融是通过对组织施加微秒级乃至纳秒级的高压电脉冲使细胞凋亡,与传统的射频和冷冻能量相比,可选择性的损伤心肌,而保留血管、神经及心脏周围组织,从而避免传统射频及冷冻消融带来的食道损伤、膈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由于放电时间非常短,同时不依赖热效应产生组织损伤,所以可进一步提高房颤导管消融的效率和安全性。目前已成为继射频消融和冷冻球囊消融后的第三种房颤消融治疗的新方法,安全性更高、发挥作用更快。

X线下左心耳封堵影像,封堵完好
于波教授表示,目前我国房颤防治局面严峻,有近2000万房颤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患者人数势必会进一步增加。房颤具有高致残率、致死率及复发率的特点。房颤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卒中和心衰,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每年房颤引发的并发症给家庭和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需要人们重视这一疾病。随着技术手段更新换代,目前房颤的治疗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已经不是过去人们印象中成功率低的手术,可以通过手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脑卒中作为房颤最常见的致残率最高的并发症,目前左心耳封堵技术可以有效预防房颤导致的栓塞并发症,目前哈医大二院心内科是黑龙江省内开展左心耳封堵手术最多且技术成熟的中心,是省内首家独立完成房颤一站式治疗的中心,是黑龙江省常规独立开展房颤“一站式”治疗数量最多中心。
哈医大二院2002年开始开展房颤导管消融,目前是黑龙江省累计开展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数量最多的医院,唯一一家开展各种种类导管消融(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及脉冲电场消融)进行个体化治疗房颤且数量最多的中心;哈医大二院房颤中心是中国房颤介入培训示范基地,是国家卫健委指定的第一批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是黑龙江省第一家房颤中心示范基地;并牵头成立黑龙江省房颤中心联盟、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先后被评为中国房颤中心示范基地、房颤介入诊疗培训示范基地、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卓越中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