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文化旅游
首页文化旅游
彭通顺:龙江航模在他手上翻了身
2023年01月29日 18:57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月29日电 题:彭通顺:龙江航模在他手上翻了身

  作者 徐洋

  1949年6月,彭通顺出生于哈尔滨。26岁时,彭通顺进入黑龙江省体委下属的省滑翔学校,从事滑翔机牵引工作。1981年,他跟随安德宏从事遥控航模特技训练,后跟随骆长持、程国清从事国际级线操纵小组竞速项目F2C训练。至此,彭通顺找到兴趣与事业的完美结合点,在航模项目上不断取得突破,帮助黑龙江航模在全运会赛场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他也被评为该项目的高级教练员。

  从牵引员到机械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空军亟待发展,为快速壮大空军队伍、培养更多优质飞行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滑翔学校纷纷成立,通过滑翔机驾驶训练为空军预备役培养飞行员是当时的一种培养模式。

  1975年,彭通顺进入黑龙江省体委,并被委派到国家体委安阳滑翔学校学习滑翔机牵引技术。学成后,他在省滑翔学校从事滑翔机动力牵引工作。

  “我的工作就是驾驶绞盘车,把滑翔机牵引到天上去,有点像放风筝的意思。”彭通顺回忆说,绞盘车上有1200米长的钢索,他在地面上把绞盘车的油门踩到最大,牵引着滑翔机跑。当把飞机牵引至距离地面300米高时,绞盘车减速,钢索脱离滑翔机,滑翔机飞行员在天空中做五边形基础飞行训练。

  滑翔机是一种无动力飞行器,其外形及构造与正常的动力飞机基本相同,依靠辅助牵引的方式升空滑翔。

  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革新,1981年,国家取消了通过滑翔机培养飞行员的模式。32岁的彭通顺不得不成为一名待业青年。随后,省航模项目领队李俊槐把彭通顺招到队里,跟随安德宏教练学习航模遥控技术和航模飞机制作。

  一年后,黑龙江省航模运动的奠基人之一、航模国际级小组竞速项目教练员骆长持相中了彭通顺,邀请他到项目组来进行F2C项目训练。

  “有一天,骆教练找到我跟我说,你有机械加工的技术,根据你的特点,我觉得你到我这来更适合。”于是,彭通顺进入了骆长持教练的航模国际级线操纵小组,开始进行F2C竞速项目训练,也因此开启了他航模事业的春天。

  当时,航模国际级小组竞速项目属于全运会竞赛项目,每年也有全国锦标赛。彭通顺所从事的F2C项目是其中之一。F2类项目分A、B、C、D四个分项,其中A项目属于单机竞速类;B项目属于特技表演类;C项目属于三人竞速类;D项目属于多机空战类。

  F2C项目的竞赛场地为直径45米的圆形场地,圆心处还有一个直径3米的小圆圈,比赛需要两名队员配合完成。其中,在外圈对航模飞机进行加油补给的叫机械手,在小圆圈里牵引飞机的叫操纵手。比赛时,机械手启动飞机发动机,将加满7毫升燃油的飞机放飞,操纵手则手持15.92米长的钢丝线,在圆心处操控飞机绕圈飞行,单圈飞行速度可达1.85秒/圈。飞机飞行一圈是100米,预赛要比100圈,即10公里;决赛比200圈,即20公里。

  “比赛规则要求一次只能加7毫升燃油,一般每飞行33圈时加一次油。机械手加油要迅速,操纵手操控要平稳。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加油动作,这就需要两个人默契配合了。”彭通顺说,配合不好,不仅耽误比赛用时,还容易造成飞机失控。

  彭通顺与骆长持教练搭档初期,彭通顺作为操纵手,骆教练作为机械手。后来,随着骆教练年龄的增长以及彭通顺的不断进步,机械手的工作便交到了彭通顺手上。彭通顺也从一名滑翔机牵引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航模机械手。

  新团队的磨合

  作为一个团队项目,机械手和操纵手各有分工,一般来讲,航模飞机的设计、制作是由操纵手完成的,机械手则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挑选、调试,并把训练和比赛的发动机进行分类。

  随着对航模飞机的不断钻研,彭通顺逐渐悟出一个道理,“通过不断训练总结出,飞机要想飞得快,机械手非常关键。只有把发动机的潜力全部发掘出来,飞机才能飞得快。因为机械手把燃油量、吸气喉管大小、发动机转数,以及螺旋机配合好了,就能提高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操纵手在里边操控时,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1984年,彭通顺扛起了黑龙江航模国际级竞速小组F2C项目的大旗,成为项目教练员。作为机械手,他搭档两位年轻的操纵手——杨伟堂和赵军。

  “他们两个虽是新手,但身材条件都不错,杨伟堂一米八,赵军一米八二,身大力不亏。操纵手需要有这样的身体条件。”彭通顺说。

  彭通顺带着两个小伙子组成了新的团队,这个新组合更需要一点一点磨合。而在当时,哈尔滨还没有专业的F2C训练场,他们只能到开发区的老机场去训练。

  “那时候,我们在老飞机场那找一片草地训练,制作简易的飞机,飞行速度比较慢,得3秒多飞一圈,主要是针对操纵手做单独的飞行操控训练,就是让他们找找感觉。”彭通顺说,随着操纵手的手感不断增强,他们会把牵引绳减至10米,通过飞机速度的不断提升来强化基本功。

  为了更好地提高实战经验,彭通顺一组人每年会前往浙江长兴进行三个月的训练,那里有标准的F2C训练场地。

  初来乍到,其他训练队伍并不了解黑龙江队的水平,彭通顺他们进入场地后,在场的其他队伍就马上停止训练了。

  “人家一看来了新手,也不练了,就在那等着看,没人跟你合练。因为不知道你啥水平,怕你万一是个臭手,把人家飞机撞下来。”彭通顺笑称,后来实操了几回后,众人一看这几个黑龙江来的还行,便如常在场地合练了。

  在长兴训练期间,彭通顺和他的操纵手不仅磨合默契,操纵手还要提高三人同时竞赛的实战能力。

  “我们平时在哈尔滨练的都是最基础的单人飞行训练。没有其他队员的干扰。但正常比赛是三架飞机同时飞行,三位操纵手在操控圈内操控航模飞机,这就需要操纵手有实战技术,不能把自己转迷糊了,也不能被对手干扰到。”彭通顺说,除此之外,操纵手还要加强体能训练。

  全是科技与狠活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航模飞机比赛中,掌握了基本技术、积累了实战经验、拥有了默契配合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架完美的飞机。

  根据F2C项目的竞赛规则要求,参赛航模飞机的机身高度不能小于100毫米,宽度不能小于50毫米,机翼面积不能小于12平方英寸,飞机的轮子不能小于25毫米。

  在这个标准下,各队都在绞尽脑汁研制自己最理想的竞赛飞机。

  “我们当时是通过研究航模资料,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也研究国内其他先进队伍的飞机,琢磨为什么他们的飞机飞得快,然后回来我们就动手实验、改进。”彭通顺说,很多关键信息都是在与同行的交流中捕捉到的。因为作为技术机密,没有人会主动告诉你。

  理论是基础,实践出真知。彭通顺和他的搭档们经过上百次的实验后,终于研制出同款机型。然而,飞机是制作出来了,可依然飞行得不够快,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彭通顺冥思苦想后,把问题的关键找出来并一一解决。

  首先是飞机的重量。“咱们开始特别注重飞机的强度,所以飞机的重量有450多克,这样的飞机的特点是着陆快,但是起飞慢,这就影响速度。而且也不便于操纵手操控飞机。”于是,彭通顺决定给飞机瘦身,经过反复试验和测试后,飞机的重量终于从450多克减至360克,达到了极致。

  除了对机身、机翼的尺寸进行进一步精减,飞机所使用的材质也是关键的一环。在选择材质的过程中,彭通顺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

  “一般队伍都不透漏这些,有的队让你看,但是都不让你沾手。咱们开始使用的是西双版纳的轻木,但跟别的队比,材质还是重。”于是,彭通顺买来质量更轻的美国轻木,用天平秤去逐一称重,再搭配着其他材质,哪些做机身,哪些做机翼,哪些做训练飞机,哪些做竞赛飞机等等逐一分好类别。

  美国轻木的特点是轻且软,用手一捏就捏出一个坑,手感如海绵一般。为了让轻木飞机更加结实耐用,彭通顺会在飞机上糊上一层宣纸,再用信那水反复轻刷上百次,每一次轻刷后都要用吹风机吹干,直到材质坚硬并定型。

  “这个过程就有点像咱们吃的那个锅包肉,给肉片抓糊,让它外焦里嫩。刷飞机是一个技术活,非常考验耐心。每次刷的时候,只能沾一点信那水,轻轻地慢慢地刷,刷完一架飞机要好几天。”彭通顺说,等材质完全强化后,再对航模进行组装、打磨和美化。

  当航模的材质选取与外形设计达到极致后,另一个影响航模飞行速度的关键就是发动机和螺旋桨。

  “发动机的吸气喉管大小也是影响飞机速度的关键。一般的喉管都是3.5毫米内径,如果把喉管内径增大,可以让发动机提速。”于是,彭通顺经过反复实验,把喉管内径由3.5毫米,扩大至4毫米。又经过反复实验,最终将喉管内径扩大至4.5毫米,刚好与发动机完美匹配,提高飞机稳定性的同时保持绝对飞行速度。

  在解决了发动机喉管问题后,彭通顺又进一步解决了螺旋桨转速、螺距、桨叶形状及角度,以及油料配比的问题。就此,一架完美的F2C航模飞机在彭通顺的科技与狠活下诞生了。这其中,经历了上百次失败与探索,凝结了小组的智慧与心血,让黑龙江航模国际级小组竞速F2C项目拥有了问鼎全国的勇气和资本。

  壮志未酬心不甘

  黑龙江航模项目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一定基础,在文革后重新发展时,相较于国内领先省份,仍处于落后位置。

  1983年,首次参加全国锦标赛的黑龙江队,在二十支队伍中名落孙山,仅仅位列十九。

  然而,这次失利并没有打击彭通顺的信心,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求胜欲。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是这个水平。有好材料,我们也可以制作出好飞机。我们的队伍也可以通过训练达到一流水平。我们的成绩还能提高。”彭通顺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随后的两届全国锦标赛中,黑龙江队连续两年位列第七名;1986年全国锦标赛,则是一跃进入决赛,收获第三名。

  “1986年锦标赛时,我们已经取得全面突破。不仅是体现在成绩上,我们的经验、技术、航模飞机、发动机等等都处于全国前三的实力。”彭通顺说,有实力作保障,到哪去比赛都有底气。“那时候,去参加比赛心态很放松,主要就是掌握当地海拔数据,去现场看看天气,了解温度和湿度。”

  连续几年,实力不断提升,也让彭通顺有了更高的目标,他要一鼓作气在更大的赛场上再创辉煌。

  1987年,意气风发的彭通顺迎来了自己的首个全运会。他决心要在六运会的赛场上一展身手。

  “全国锦标赛肯定是不如全运会含金量高,因为全运会汇聚了全国所有的高手。能进入全运会决赛,才说明你的实力是真的行。”彭通顺说。

  在六运会预赛中,黑龙江队的成绩位列半决赛首位,差一点打破世界纪录。

  “世界纪录是3分29秒,我们当时就差一秒多。因为飞机飞到60多圈时,发动机有点发热了,就把飞机停下来调整了一下发动机压缩比。这一秒多就是耽误在这了。”彭通顺不无遗憾地说。

  半决赛中的强势表现不仅让自己更加树立了信心,也让对手心生慰藉。黑龙江队乘势而上晋级决赛,最终却遗憾获得季军。这个季军,也是黑龙江航模国际级小组竞速F2C项目在全运会上的最好成绩,也是黑龙江代表团在六运会上的第一枚奖牌。彭通顺也因此收获了省体委颁发的记功证书。

  “取得这样的成绩,要感谢省体工三队大队长陈信魁的培养与支持。所以我要再接再厉有所突破,不辜负领导们的期望。”彭通顺说。

  从1982年进入航模国际级小组竞速项目后,彭通顺用了五年时间,帮助黑龙江队在全运会上实现历史性突破,在全国大赛翻了身,且成绩稳定在三甲。可是他并不满足,他决心在七运会上向金牌发起冲击。

  然而,天不遂人愿。随着国家奥运争光计划的调整,六运会后航模项目被调整出全运会。彭通顺七运会争金的愿望破灭了,黑龙江航模在全运会上的最好成绩也永远停留在了六运会的季军上。

  一年后,彭通顺与赵军搭档参加了全国锦标赛,获得第五名。赛后,心有不甘的彭通顺向领导表决心,要继续寻求突破。无奈不久后,黑龙江省航模队解散。壮志未酬的彭通顺选择到学校进修,毕业后在体工三队场地器材科担任副科长一职。

  而那两架伴随彭通顺逐梦的参赛飞机,也和彭通顺的梦想一起在赛后被尘封起来。时隔34年,彭通顺把两架航模飞机整套捐献给了黑龙江体育历史展馆。当箱子再次被打开时,崭新又熟悉的飞机映在眼前,74岁的彭通顺深情地凝视着飞机,满眼都是自己三十几岁的影子。(完)

【编辑:郭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孙汉仑
刘莎
王宁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高峰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