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森工农垦油田
首页森工农垦油田
油田“飞手”的幸福时光
2022年10月08日 10:19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0月8日电(王玉 王影 王莹莹)8日9时,采油十厂第七作业区(南江分公司)的江心岛区域晴空万里。蓝天白云下,一架黑色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纵横交错的石油管道,在农田、河道、水洼,时而平稳飞翔,时而锁定目标盘旋。这是第七作业区注采2班“飞手”刘强正在操纵无人机对二号计量间至双二联合站7000米输油管线进行汛情排查。

  夏末秋初是第七作业区最美的季节,高耸入云的铁塔,忙碌的磕头机,悠闲吃草的牛羊,翠绿的芦苇荡,不时掠过湖面的水鸟还有偶尔闯入视线的野鸡野鸭,构成一幅天然而美丽的画卷。

  这也是石油人最忙的季节。

  这个作业区生产区域点多线长面广,偏远井巡检往返路程达到20余公里,进入汛期后,生产区域被江水分割成一个个不同的水域闭圈,深水区域只能坐冲锋舟巡检,水浅地区就穿水衩、救生衣,拿着探棍徒步巡检。有一次,刘强涉水巡查管线时,脚深深地陷入淤泥,在同伴帮助下才摆脱了困境。

  “水域开发油田地理环境特殊,一旦发生原油泄露,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巡线工是绿色生产的眼睛,一定要密切监视油井和输油管线的运行情况,不能让一滴原油落地。”刘强牢记自己的责任,每天乘坐冲锋舟在江心岛水域巡检。他恨不得有一双千里眼,把被水围住的油井、管线看个仔细。

  得益于采油十厂智能油田建设的推进,去年,刘强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和刻苦练习,由一名巡线工变成了时尚的江心岛“飞手”。当由他操纵的无人机第一次飞上蓝天执行巡线任务时,他是那样兴奋和自豪。他仿佛也和无人机一起飞上了蓝天,从空中俯瞰广袤的江心岛,发现自己曾经无数次走过的这片土地原来这样美。

  这天,刘强把无人机的速度调得很慢,飞行高度也比平时降低了几十米。正值汛期,水里的植被开始疯长,很多地段的油井井口被芦苇遮挡。他仔细地观察着显示屏,在看不清的区域转换角度拍摄。忽然,刘强在屏幕上看到双30-斜38井口上有黑色物体,怀疑是盘根跑油。他立即锁定目标,降低飞行高度,在指定目标上空盘旋监测。随后,他操纵无人机返航,再乘船赶到现场进行勘察。

  经查明,原来是黑色塑料袋挂在了井口上。他小心地将塑料袋摘下来,才放心地开始下一个区域的无人机巡检。

  这一天,刘强完成了2.5万米石油管线的巡查和影像采集。这些影像和数据将被传入采油十厂智能化数据库,为油田开发和生产运行提供第一手资料。

  采用无人机巡检后,目前无人机最长一次飞行时长达40分钟,最大能抵抗7级风力,并且搭载一个高清摄像云台,集成变焦相机、广角相机、热成像相机以及激光测距仪于一身,可实现白天与夜间的全天候高清巡检,尤其在夜间巡检时,它的热成像和激光测距功能,可对“油耗子”、盗油车辆等移动目标进行红外热成像以及自动定位跟踪,即使面对600米外的移动车辆也能看清车牌,是打击盗油分子的“空中利器”,刘强告诉记者。

  与人工巡检最大的不同是,在每次执行完巡检任务后,无人机还可以生成巡井报告,自动合成巡检照片,这样一来不但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油田的绿色生产、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过去,刘强徒步或划船巡检,现在他是一名“飞手”,操纵无人机巡检,工作效率和质量越来越高,人却越来越轻松。

  驱车行驶在返程的路上,欣赏着窗外火红的晚霞和初秋的美景,刘强情不自禁地哼起了歌。这个有无人机陪伴的日子,让他如此幸福地感受到工作的愉悦和成就。

  (完)

【编辑:郭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李蒋铭
孙汉仑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高峰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