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国际新闻
首页国际新闻
新时代龙江的“幸福指数”
2022年08月29日 08:55 | 来源:黑龙江日报

  金秋的龙江大地,山峦叠翠,稻浪翻涌。青山绿水间,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欢笑。

  建设幸福龙江,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定为奋斗目标,以有质量有效益的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居住条件显著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我省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脱贫攻坚 好日子伴着幸福来

  天刚蒙蒙亮,泰来县建设村的胡淑芹就在自家庭院里忙乎开了。得益于新村改造政策,2019年,胡淑芹一家从濒临倒塌的土坯房中搬进政府新建的双合小区。这里每家每户独门独院,室内地砖、地热、卫浴设施先进,室外照明、排水、仓储配套齐全。打扫好庭院,吃了早饭,她就坐上村里的班车去“幸福车间”上工。

  建设村位于黑吉蒙三省(区)交界处,是泰来县建制村中贫困人口最多的村。胡淑芹因患有慢性疾病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纳入低保户。在省政协驻村工作队帮扶下,她搞起了庭院经济,当上村互助服务队员,收入年年增加。省政协驻村第一书记赵大勇介绍,2021年建设村脱贫户人均收入达到12047元,多年困扰贫困户的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吃水难等问题都在脱贫攻坚战中一举解决,群众的获得感增强了,幸福感提升了。

  川流不息的嫩江水自西向东,蜿蜒数千里流入黑龙江。2019年,位于东部三江平原腹地的同江市与地处西部嫩江平原的泰来县,同时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

  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地方。脱贫户王秀玲就居住在这里。她说:“多亏有党的好政策,我们一家才真正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2012年的夏季,一场意外导致王秀玲丈夫丧失劳动能力,家里欠下了不少外债。2014年,王秀玲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帮她联系了免费猪仔,又帮她办理了小额贷款。王秀玲当年就挣了1万多元,第二年又挣到了3万多元。王秀玲的猪养得越来越好,还清了贷款,还有了存款。

  “十三五”期间,同江市精准落实教育帮扶政策,累计发放各类补助金1675.32万元;解决了3410户农户住房安全问题;全市114个村屯实行了24小时供水;重点实施产业项目53个,实现了全市建档立卡户产业带动全覆盖。2021年,同江市人均纯收入达到15438元。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无论是大山深处,还是江河湖畔,脱贫攻坚的阳光温暖了每一个角落,我省60多万人民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幸福因此而成就。2020年,随着延寿等5个国家级贫困县摘帽退出,我省贫困县全部清零,现行标准下全省62.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77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16年增长30.7%和51.2%。

  城镇旧改 幸福感在家门口提档升级

  群众利益无小事。如何让老旧小区的居民在旧改后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近年来,我省住建部门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出实招、办实事,紧紧围绕群众所需所盼、所急所忧,拉清单、立标杆、定制度、求实效,积极推进旧改速度。2019年开工改造14.15万户,2020年开工40.85万户,2021年开工46.9万户,今年全省计划开工35万户。

  一个个旧改后的小区设施齐整、功能齐备、服务齐全,一幢幢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们生活得更便利,心情更舒畅。

  金秋时节,果香四溢。记者走进五大连池市邮局商住楼院。这里去年进行了旧改。院子里,老人们纳凉闲聊,孩子们奔跑嬉戏,青年人在健身……一幅闲适幸福的生活图景。

  邮局商住楼始建于1997年,现有114户居民。该楼建成年限早,存在问题较多。60多岁的居民陈丽香颇为感慨地说:“旧改之前,小区环境脏乱差,院里的路面破损严重,雨天时泥泞不堪,还有不少私建乱建的建筑,存在很大消防隐患,屋面渗水,下水经常堵,生活得很不方便。”

  去年,五大连池市投入改造资金611.68万元对该楼外墙保温、屋面防水、地面硬化、线缆入地、雨污分流等33项基础类改造内容及庭院绿化、新建凉亭等11项完善类内容进行改造,拆除小区内、楼梯间63处违章建筑。五大连池市国资委成立城房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对旧改小区进行物业服务。

  居民王景波说:“如今院里路面平坦了,安装了健身器材,居民有休闲娱乐的地方,物业公司进驻服务,管理有了保障,这幸福感满满的。”

  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一声声发自肺腑的称赞,充分说明老旧小区改造“改”到群众的心坎上,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提档升级”。

  社会保障 分层分类救助体系惠及城乡百姓

  不久前,林口县民政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中排查到,建堂乡马桥河村村民姚广财身患多种疾病,家庭困难,不但将其纳入农村低保,还联系当地医院对他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3000元临时救助金。像姚广财一样的困难群体能够得到及时救助,不仅得益于我省构建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还体现在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等众多社会救助创新举措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社会救助圈”越扩越大,“社会救助体系保障网”越织越密,惠及群体越来越多。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全省城市低保标准增幅122%,年均增幅8.3%;农村低保标准增幅208%,年均增幅11.9%。2022年全省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实现“十六连增”。同时,创新实施“单人保”、低保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水平。

  “以前,我们要自己依照政策申请低保。现在,工作人员主动到我家了解我们的困难,很快就给我们办了低保。”克山县发展乡四座村的齐某告诉记者。克山县民政部门通过防贫返贫动态监测平台推送的信息,注意到齐某一家存在严重生活困难,随即上门服务,并按照相关要求和流程,将8名家庭成员全部纳入农村低保,为一家人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

  据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全面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以主动发现为切入口,推动救助帮扶“关口前移”,组织动员村级组织、社区网格员、救助协理员、专业社工等力量走村入户,摸排核实低收入人口情况,依托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集聚部门资源,关联分析、综合研判、做出预警、及时帮扶。

  为了打造更加高效的便民服务模式,让困难群众的事“简便办”“提速办”,2021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实现全覆盖。同时,全省还实现了“急难型”临时救助“异地办理”全覆盖,不但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还取消“急难型”临时救助的申请地限制。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急难型”临时救助“异地办理”276人次,支出救助金额56.79万元,遇困群众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

  “好日子过得很幸福!”百姓的笑容在新生活中绽放。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擘画的美好蓝图已徐徐展开,更多的惠民举措正扑面而来,龙江人民的获得感将更足、幸福感更持续。(记者 杨桂华 郭铭华 吴利红)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李蒋铭
孙汉仑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高峰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