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地市播报
首页地市播报
嫩江市在全省第三季度“三农”重点工作调度暨高标准农田建设视频会议上交流县域经验
2022年08月26日 19:09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26日电(李文轩)8月26日下午,黑龙江省召开全省第三季度“三农”重点工作调度暨高标准农田建设视频会议。黑龙江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李海涛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于宸主持会议;嫩江市委副书记、政府市长崔凯在分会场参加了会议并作了题为《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经验做法》交流发言。

  全国农业看龙江,龙江农业看嫩江。会上,崔凯代表嫩江市从六个方面详细汇报了嫩江市在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工作上的创新做法和工作成效。作为全省唯一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县,2010年以来,嫩江市累计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22.74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31.96万亩,提升地力57.23万亩;在十余年的规划建设中,嫩江市摸索出了一条切合丘陵漫岗地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黑土地保护新路子,总结出“藏粮于技、用养结合、综合施策、地力提升、合力推进、建后管护”的经验做法。

  思想引领扛重任,深挖细掘出优势。一直以来,嫩江市委、市政府聚焦加快建设“六个龙江”,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己任,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充分挖掘市域耕地资源优势、九三旱作农业标准化水平全国领先的生产优势和集中连片、规模经营80%以上的集约优势,对标先进、跨越赶超,全力打造示范样板,努力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具有龙江特色、符合嫩江实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藏粮于技】

  嫩江市鹤山农场地处丘陵漫岗地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近年来,不断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五化”配套措施促进了良种良法、农艺农机有效结合,为发展高效农业夯实基础。整地标准化,整地作业全部采取浅翻深松、秸秆翻埋、全量还田,实现秋整地、秋施肥、秋起垄;种子优良化,在全力推广良种的基础上,引进龙垦310、龙垦3092等新品种,良种率达到100%;技术集成化,在实施科学轮作的同时,对种子包衣、杂草防除、生长调控、中耕作业、大田收获等措施进行综合集成,达到增产增效;农机现代化,集中布局电控变量高速播种机、土地深耕机、无人植保机、联合收割机等现代农机装备,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监测智能化,配备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提高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利用性和共享性。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明显提高,亩增产达60公斤,年新增利润120.6万元,项目区人均纯收入新增1200元,真正实现了高标准农田“流金淌银”。

  【用养结合】

  鹤山农场高粱标准化订单种植面积3600亩,种植龙杂17号优质品种。综合运用有机种植模式、病虫草防控和健身防病等技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轮作倒茬涵养地力,采用“粱-豆-米”三年一周期的轮作模式,有效调节土壤肥力、防除病虫害;秸秆还田恢复活力,统一使用带秸秆还田粉碎装置的联合收获机收获高粱、玉米等高杆作物,将秸秆切碎抛撒田间,用以增加土壤碳储存和腐殖质,恢复土壤结构,改善土壤板结性;持续投入增加动力,采取“固体粪便堆肥+污水肥料化+粪污全量收集”的还田利用模式,在示范区内每亩增施固体粪肥2吨或液体粪肥3吨,并逐年对机耕道路、水毁桥涵及时维护、修复,对新形成的侵蚀沟及时进行生物治理,确保了这片黑土地上的工程设施持续发挥着应有效益,为建设高标准农田更添后劲和动力。

  【综合施策】

  吉祥村为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整村推进村,项目总投资3286万元,建设规模2.65万亩。3月初,嫩江市克服天气寒冷、土壤冻结等不利因素,抢先抓早开始施工,治理了沙化坡耕地2295亩、侵蚀沟11条,修建了田间道路、桥涵等基础设施,建设了生态防护林带和水土流失保护地埂植物带,安装了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5月末达到播种状态。降坡回填、混肥客土,通过剥离表土、削坡平整、恢复表土等措施将原来10°—13°坡度较大的坡耕地变为2°—5°较为平整的宜耕地;横坡打垄、系统治水,在耕作方式上将顺坡改为横坡,坡面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均减少90%以上;在侵蚀沟治理上采取秸秆填充、格宾石笼护砌等集工程与生物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建埂通路、固土防沙,在坡耕地上等距离修筑地埂、栽种生态防风林木、护埂植物带,解决漫垄面蚀和断垄出沟问题,优化道路布局,提升道路质量,实现道路通达率100%;水肥喷灌、科技增产,建设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减少肥料残留、降低化肥用量、节约施肥工时、提高施肥效率。通过吉祥村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该地块亩均土地流转价格较往年增长1000—2000元,大豆预期产量由亩产5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以上。

  【地力提升】

  利民村为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3200万元,实施规模2.5万亩。通过项目建设,恢复增加耕地18.5亩,保护耕地2200亩,项目区内的农田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米豆科学轮作,建立“米豆科学轮作”土地利用模式,确保该地块采用玉米—大豆两种作物逐年轮换种植;秸秆全量还田,全面实施秸秆碎混还田、翻埋还田技术,年均还田秸秆近1000吨;增施有机肥料,依托嫩江“硅藻页岩”等稀有矿产资源优势,运用“三元复合”等技术成果,每亩地抛洒改良土壤硅藻页岩矿物质有机肥200公斤;测土配方施肥,按照“测土到田、配方到厂、供肥到户”原则,以2个土壤监测点跟踪分析数据为基础进行配方,2022年亩施尿素3.3公斤、磷酸二铵9-11公斤、硫酸钾4-5公斤,并由厂家直接将合作社所需化肥总量匹配到位,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一体化服务”。经农科院专家检测,项目实施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由47g/kg增加到49.6g/kg,提高5.4%。大豆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改良处理后,大豆蛋白含量较对照非项目区相对提高4.05%,大豆平均增产9.1%,直接受益农户460余户1600余人,增加收入总额达220余万元。

  【合力推进】

  利民大沟全长12.78千米,总流域面积86.4平方千米,近年来,利民大沟流域洪涝灾害频发,河流泥沙淤积,不断侵蚀黑土,今年嫩江市以资金整合为支撑,以部门联动为抓手,治出了地力“肥沃田”、嫩江“安全河”、村民“受益沟”。“农、林、水”资金合力投入,利民大沟流域治理工程,共整合农业农村、林草、水务等涉农资金2542.93万元。综合治理侵蚀沟39条8925米;栽种防风固土树木3000余棵,营造侵蚀沟岸坡防护林10.59公顷、沟底防冲林5.09公顷;新建排水沟护砌15段、涵闸1座;“削、填、砌”工程综合施策,利民大沟主沟采取格宾石笼护砌、整形清淤等治理方式,降低河流雨水流速,全面防止了河道下切和沟岸塌方扩张;利民大沟流域及侵蚀沟采取上游整形、生物挂毯、生物填充等修复方式,综合治理了流域“土跟水走、肥随水流”及沟道侵蚀问题,实现了“保土、保肥、保耕地”;“河、沟、渠”水系全面畅通,通过工程治理,利民大沟流域共27条河道,形成了“大雨不成涝、暴雨不成灾、连阴雨不成洪、雨过田间无积水”的排水体系;“保、防、增”效益充分体现,利民大沟流域治理后,保护两岸耕地面积约9.6万亩,流域可控制水土流失面积5.13平方千米,年增加保土1600吨,提高林草覆盖率2%,年可增加水源蓄滞能力1.8万立方米,增加粮食生产能力38.5吨,新增耕地20亩,保护村屯3个,受益村民1万余人,让流域内的“望天田”变成了“丰收田”。

  【建后管护】

  联合村于2015年纳入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区,总投资4502万元,建设规模4.86万亩。项目建成后,将联合村原有63块耕地整合到20块,耕地由12560亩增加到12592.7亩。消隔整零打造“万亩方”,通过废弃坑塘回填、整合零星小地块、合并地隔带、取消田间毛道等措施,将原有零星“小地块”变成了规模“万亩田”,增加了耕地32.7亩,推动了土地流转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多元投入汇集“资金盘”,按照《嫩江市高标准农田建成管护办法》,采取政府投入、村集体经济收益、受益主体自筹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建立管护基金,用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的管护费用支出,为后续管护提供持续资金保障;乡村户社共护“责任田”,按照“谁受益、谁管护”原则,分层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措施,并积极探索社会化、专业化等多种管理模式,明确村级田长、地块田长,充分调动村集体、受益农户、合作社、种地大户等主体的积极性,建立管护台账,形成了乡村户社齐抓共管的管护格局;整章建制持续“高标准”,明确了以村为单位,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全面动态掌握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土地利用及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等情况,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统一纳入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管理,加大管护力度。

  农田建设凝经验,“嫩江做法”谱新篇。从龙江到嫩江,从跨越到发展,嫩江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下一步工作中,嫩江市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真正把藏粮于地落到实处”的殷切嘱托,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决策部署,以这次全省三季度农业重点工作调度暨高标准农田建设视频会议为契机,坚决扛起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的政治责任,千方百计保地稳粮,全力以赴促产增收,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为维护中国粮食安全和加快“六个龙江”“五个黑河”建设贡献嫩江力量。(完)

【编辑:郭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李蒋铭
孙汉仑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高峰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