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健康医疗
首页健康医疗
世界早产日来临 新生儿科护理专家提供“早产宝宝”科学养护小锦囊
2021年11月16日 13:45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1月16日电(孙丽霞 叶鸿)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日”,相关资料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500万早产儿出生,约占所有新生儿的5%~18%。我国早产儿发生率在10%左右。在早产日来临之际,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哈尔滨妇产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贺彦丽为早产宝宝的父母提供一份科学养护小锦囊,使他们能够更科学并有计划的护理早产宝宝。

  发育支持护理增进感情交流

  “早产宝宝最需要的是温暖的怀抱,轻柔的抚触。”贺彦丽护士长说,鸟巢式护理、袋鼠式护理是新生儿科开展优质护理以来专科特色之一,也是国际上流行的用于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的一种方法,对早产宝宝以后的心理发育、生命质量非常有益处。出院后,爸爸妈妈可以采用袋鼠式护理,让宝宝与妈妈(或家人)亲密皮肤接触,增进感情的交流。袋鼠式护理适合28周以下出生的早产儿,体重小于2500克的足月小样儿及患病足月儿。家长和宝宝要同时裸露前胸,做到胸贴胸,可在宝宝的背上覆盖小毛毯,或戴上帽子加强保暖;宝宝趴睡于父母亲胸前肌肤相触时,家长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颈部和背部,另一只手臂支托宝宝的臀部;宝宝的头呈微仰状态,类似于闻高处的花香的样子,这种姿势可保持宝宝呼吸道畅通;家长轻轻将宝宝的头扶着歪向一侧,使自己能够看到宝宝的小脸。

  严密观察宝宝黄疸情况

  早产是新生儿黄疸的高危因素,早产儿比足月儿更易发生胆红素脑病。早产宝宝黄疸情况一般比足月儿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黄疸程度重。黄疸一般先出现在面、颈部,然后很快躯干、四肢呈黄色,有时巩膜可能也会黄染。胎龄越小的宝宝越容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果黄疸加重、精神差、拒奶等症状出现表明情况危急,要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所以,家长一定严密观察宝宝的黄疸情况,发现以下情况及时就医:宝宝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大于4周),黄疸消退或减轻后又出现或加重;宝宝粪便颜色变淡、发白,甚至白陶土色或粪便变黑,颜色变深黄或呈茶色等。早产宝宝若出现黄疸,无论生理性或病理性,一定要咨询医生,以免延误治疗。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早产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汗腺功能不足,体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常有因保暖不当而患病的早产宝宝,多数原因是保暖过度导致的高热、脱水或保暖不足导致的感冒、硬肿症、胃肠道功能紊乱。所以室温最好在26℃,相对湿度55%-65%。每天通风换气两次,每次半小时,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每天给宝宝测两次体温,可以测量腋下或背部温度,温度在36.5℃-37.4℃,一般不超过37.5℃。

  母乳满足宝宝生长需要

  “母乳喂养有诸多好处,又最方便快捷是宝妈们的最佳首选。”贺彦丽护士长说,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胃肠蠕动功能较弱,分泌消化酶较少,活性低,消化、吸收能力差。母乳含有最天然的营养成分。母乳蛋白质中,乳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最适合早产儿的需要。母乳含有免疫物质,可以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母乳中半光氨酸和氨基牛磺酸成分较高,有利于脑生长,促进智力发育,母乳喂养还可以增进母子感情,促进情商的发育。

  据贺彦丽护士长介绍,由于胎龄小,体重低,早产宝宝各器官发育不完善,皮肤、血管发育不完全,吞咽功能不协调,有的甚至连吃奶都不会,生存能力较低,生命力非常脆弱。宝宝们不会说话,无法告知自己的病痛,所以,早产宝宝回家后,家长更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科学的治疗、护理使早产宝宝顺利完成追赶性生长,让他们和同龄宝宝一样健康。(完)

【编辑:郭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李蒋铭
周志博
孙汉仑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高峰
(此排名不分先后)